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南朝陵墓石刻-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南京南朝陵墓石刻第三批

南朝陵墓石刻分布在南京、江宁、丹阳、句容四个地区。南京的南朝石刻主要有麒麟、天禄、辟邪、石柱、碑等,雕刻生动、气势宏伟,有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兽,反映了中国文化与希腊、波斯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中国中古时代石刻艺术的珍品。南京的六朝陵墓共有17处,其中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陈文帝陈倩永宁陵,梁萧宏、萧秀、萧馆及萧景等陵墓石刻保存得较好。

刘裕(363~422年),出身于东晋时期的破落士族,后做军官,因屡立战功升为将军。永初元年(420年),他夺取东晋司马德文帝位,在位三年而死。刘裕初宁陵石刻在南京麒麟门外的麒麟铺。陵前现存双翼石兽一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长高各3米,天禄胸、腹部剥蚀严重,缺四肢,股残尾断;麒麟顶、鄂残缺,腰、四肢均有裂纹。石兽造型稳健庄重,与汉代石刻的风格相似,是南朝最早的石刻。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在江宁县东南高桥门外上方乡的石马冲,今存天禄、麒麟各一。北石兽较完整,长2.60米、高2.57米,南石兽长2.72米、高2.28米,从颈部断裂,胸部碎裂,残缺较严重。二兽均有翼无角,张口垂舌,须拂胸际,身上的纹饰比较简练,造型朴实,风格独具。

陈倩永宁陵石刻在南京栖霞区甘家巷东南、北象山下狮子冲。陵墓坐北朝南,陵墓前200米处有天禄、麒麟二石兽,东西相对,相距26米,其中双角者为天禄,独角者为麒麟。东边的天禄,双角,颈及腰部断裂,现已修复。西边的麒麟比较完整,长3.10米、胸宽1.45米、高2.85米,独角双翼,角上突起三个圆形物,环目张口,舌尖上翘,须髯下垂,双翼刻鳞纹,衬以羽翅纹,遍体饰卷毛纹。雕刻手法细腻圆熟,姿态传神,是南京地区同类石刻中的精品。

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坐落于南京市东北郊仙鹤门外张库村。墓坐南朝北,墓前现存石辟邪二、龟跌二、碑、石柱二,东西对立。东辟邪原倒埋沟中,底座破缺,臀部残,西辟邪残毁太重;修复后的东辟邪长3.20米,前宽1.48、后宽1.38米,高3.15米。辟邪双翼圆转,尾拖及地,肌丰骨劲,体态肥壮,显出一副矫悍凶猛的神态,是南京地区现存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上乘之作。西石柱高4.96米,扁圆形,柱表刻有28条瓦棱纹,额向北,题“梁故假黄钺待中大将军扬州牧临川靖惠王之神道”,顶端圆盖及小兽已无存;东柱已倒。碑原有两通,东碑已毁,西碑犹立龟趺之上,顶部雕刻双龙,碑身刻有神怪、羽人、朱雀、青龙等八块浮雕,承以龟跃,由于剥蚀严重,碑文几不可辨;碑的额下有孔,承袭了汉碑的作风。

萧秀墓石刻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小学内,是南朝墓石刻中遗存最为丰富、规模最为完整的一处,现存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础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东西相对,相距18米。东辟邪长3.58米,宽1.55米,高2.94米;西辟邪长3.28米,宽1.55米,高3米。东辟邪完整,西辟邪臀部、背部有微残,躯体极大,张口垂舌,颈粗短,浮雕双翼如鸟翅,遍体刻毛饰纹。神道碑有三,二立一倒,二立碑东西相对,均高4米多,正面的碑文已很难辨认,碑阴尚有门生故吏的姓名可识,碑是南朝书法家贝义渊书写的,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时代,对书法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西石柱柱盖以上缺,柱身高3.86米,柱础高0.76米,通高4.62米;东石柱已不存,仅存柱础,高0.66米,长1.45米,柱础四周均雕有纹饰。

萧谵墓石刻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西,墓前现保存有石辟邪二、龟趺一、石碑一。东辟邪长3.75米,高2.95米,腹下还有一小辟邪,高1.04米、长1.04米,造型生动。西辟邪仅存后胯部残体,与东辟邪相距16.5米,与石碑相距20米。石辟邪虽然残缺严重,但仅从现存部分仍能看到辟邪昂首挺胸,额下须毛作八缕下垂,脊背隆起,线条雄浑。石碑身高4.45米,宽1.60米,厚0.32米,龟趺高1.16米,宽1.60米,碑通高5.61米,雕刻精巧,装饰华丽,碑额为“梁故待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石刻巨龟简朴有力,形象逼真,昂首伏地,栩栩如生。萧谵墓碑刻为当时的大书法家贝义渊所书,是中国迄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南朝碑刻,碑文长达两千余字,楷书,笔划爽朗圆润,堪称书法艺术之佳品。(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南京南朝陵墓石刻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