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博物苑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东南的濠河之滨。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一个博物馆,是由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状元、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曾为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向清政府学部建议在京师开办国家博物苑,未被采纳,于是在次年以个人的财力在家乡购地35亩,收集“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乡里金石,先辈文笔”,创办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兴建的博物馆。最初博物苑属于张謇在1902年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他创办博物苑的动机在于作为学校的辅助教育,以“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为办苑的宗旨。
博物苑占地23300平方米,以中、南、北三馆为三座主要的建筑,另有谦亭、园秀亭、相禽阁、藤东水榭、花竹平安馆等园林建筑。南馆的馆室外还建有古像亭,四周环置大型的石刻、石雕等文物。馆内征集的文物、标本达2900多件,分自然、历史、美术三大部分陈列。因当时馆内有培养动植物的园圃,故名“博物苑”。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即着手修复在抗日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博物苑,并成立了修复委员会。1951年该苑正式恢复,改名为“南通博物馆”,同时将博物苑的园林部分辟为人民公园,馆内有库藏的文物三万多件,多是新征集的,陈列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南通博物苑原来是一座园林化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重新修建后的博物苑仍保持了这一特色。(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