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巩县石窟-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巩县石窟-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巩县石窟巩县石窟第二批

巩县石窟寺位于河南省巩县东北9公里的大力山下。

巩县石窟寺背依邙山,面临伊洛河,山光水色,秀丽多姿,自古就有“溪雾岩云之幽栖胜地”的赞誉。寺院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原名“希玄寺”,宋代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称今名。北魏宣武帝常在此礼佛,并令工匠凿窟刻佛,以后的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各代也都在此相继凿佛造像,逐渐形成了巍然壮观的石窟群。

寺内现存有5窟、256龛,大小佛像共计达7743尊,其中摩崖大型造像3尊,题记碑刻220多处。石窟多呈方形,洞的正中心有中心柱,柱的四周雕凿造像,窟顶浮雕支条分格。第5窟的藻井浮雕最为精美,它以盛开的莲花为中心组成绚丽多彩的花团,姿态飘逸、优美动人的飞天环绕四周,形态飘逸,构图精细,极富美感。

石窟的诸佛造像,脸型多为方圆,神态文雅恬静,衣纹简练古朴。礼佛图、飞天、神兽、佛教故事等内容的浮雕是主要的表现题材,也是现存较完整的北魏时期的浮雕造像,在北魏时期的雕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窟的“帝后礼佛图”最为精美,该图的构图分为三层,东边是以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人行列,西边是以皇后为首的女供养人行列,两个行列各以比丘和比丘尼为前导。画面以仪态雍雅的贵族和身材矮小的侍从形象,形成尊贵与卑贱的鲜明对照,这种尊大卑小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中极为常见。第四窟的“帝后礼佛图”中,人物造型独具匠心,前呼后拥的礼佛仪仗队中,供养人大腹便便,相貌森严,侍从瘦小低微,比主像的尺寸小三分之一。仪仗队中有的为帝后携提衣裙,有的执扇撑伞,有的手捧祭器,浩浩荡荡地簇拥帝后进香礼佛,表现了皇室宗教活动的盛大场面。构图简练生动,是中国石窟浮雕艺术中罕见的杰作。

寺内的建筑多已塌毁不存,仅有明代的大殿和东西厢房至今尚存。(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巩县石窟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