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仰韶村遗址-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仰韶村遗址-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仰韶村遗址仰韶村遗址第一批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8公里的仰韶村。

    仰韶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在村南的台地上,发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仰韶遗址。遗址三面临水,北靠韶山,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达4米厚。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这里考察时,发现了这一遗址,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关注。1931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在安阳后岗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上下依次叠压关系,也就是说确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早晚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仰韶村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据碳14测定,确定遗址的年代是距今约5000~6000年。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纺轮、骨锥、骨针以及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日用器皿,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的图案。因为这种文化最早发现于仰韶村,遂定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一种文化,它是整个中国同时期各类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文化,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西达甘肃河西走廊,东至鲁西,北达河北中部和内蒙河套一带,南至汉水流域,现已发现了1000多处仰韶文化的遗址,而且文化的延续时间很长。

    仰韶早期距今约7000年,仰韶晚期距今约5000年,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之久。如此强大的原始社会文化,在世界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是十分罕见的。

    仰韶文化遗址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由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当时人们已摆脱了自然界的支配,开始过着定居生活,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的发掘就证明了这一点。除了从事锄耕的农业生产以外,渔猎、采集、饲养家畜也是当时的主要经济来源。

    最能表现仰韶文化工艺水平的是它的制陶技术,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某些地区已开始使用轮制技术。陶器表面装饰红、黑、白等色的各种图案,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原始艺术形式。因此,仰韶文化又被世人称为“彩陶文化”。(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仰韶村遗址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