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
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园址本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代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买下寺产,花了十六年的时间建成了宅园,并取名为“拙政园”。当时的拙政园占地200多亩,建筑稀疏,林木繁茂,近乎天然风景,后来几次易主,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李秀成忠王府的一部分;园的西部于光绪五年(1879年)划归张履谦,另建补园,并在建国后并入拙政园。东部王氏的“归园田居”早已荒废,但基址尚存,也于1955年划入拙政园。现在所见的园林也大体为是清末所建,由中(拙政园)、西(补园)、东(归田园居)三部分组成,面积约4.l公顷,为苏州诸园之冠。
拙政园的总体布局以水为中心,水面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园景开阔疏朗,极富自然情趣,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的建筑是主厅远香堂,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典型的“四面厅”,三开间,单檐歇山,回抱于山池之间。建筑采取四面厅的做法,由于巧妙地运用了抹角梁,因此室内没有一根障碍视线地柱子,透过四周琳麋秀丽的玻璃窗户环顾四周,犹如观赏长幅的花卷,一到夏天,池中荷花盛开,清香满堂,故而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诗句命名为堂名,境界十分开阔。
堂的东边有小山一座,山下有枇杷园、海棠春坞、听雨轩三个精美幽静、各具特色的小庭院,分别以观赏枇杷、海棠、竹、芭蕉、丛篁为主景,其建筑装修细致精巧,明净典雅。北部的池中有两个小岛,山巅各建一亭,分别命为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其间竹树重深,鸟鸣蝉吟,是夏日消暑的胜地。
岛的西北为见山楼,三面环水,曾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军机处。池的西南有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小飞虹廊桥,通桥南的沧浪水院,轩榭翼波,廊合精巧,前望湖山亭桥,犹如在画中一般,有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等。香洲俗称旱船,前轩后楼,似船非船,造型灵巧,三面临水,其造型和所处位置,在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荷风四面亭位于山岛的西南麓,地处水池的中央,每到盛夏,登上亭子,确实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意境。附近的玉兰堂,素雅宜人,传说在建园的时候是文征明的画室。
西部的补园,面积约0.8公顷,总布局以水面为主,紧凑而有序,主体建筑是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蔓陀萝花馆,这是一座从中间平分为两馆的“鸳鸯厅”,且北侧挑出水面,四角带有耳室,形制十分别致,是全国古建筑中的孤例。鸳鸯厅东有宜两亭,翼然山顶,取白居易“绿杨宜作两家春”的诗意命名,可赏中、西二园之景。厅西北的留听阁,临水而建,取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而命名,内部雕刻有松竹梅挂落,隔肩上浮雕夔龙图案,据说是太平天国的遗物。池北的山阜绿荫蔽日,意境深邃,浮翠阁、倒映楼是拙政园西部最佳的观赏景物的地方。
拙政园的东部是1955年在归田园居旧址上重建的,设计布局既沿袭传统,又有所创新,颇有特色。偏西有土山,山上树木葱茏,四周曲水萦绕,向东聚入清池。园内开辟有大片的草坪和山石水池,还有兰雪堂、芙蓉榭、林香馆、放眼亭、天皇亭等建筑,布局疏朗有序,环境空旷清新,是苏州园林的佳作。
拙政园的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吸收传统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景随步移,创造了“山花野鸟之只间”山水相映的自然风光,早就被誉为“一郡园亭之甲”,当之无愧,堪称是江南古典园林之杰作。(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