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之庙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侧的山峦之间。
须弥福寿之庙创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河北承德著名的“外八庙”之一。因乾隆帝七旬寿辰,后藏政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六世长途跋涉到承德觐见贺寿,乾隆皇帝诏令仿其驻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建造行宫。扎什伦布意为“福寿吉祥”,须弥意为“山”,故依从藏语得名须弥福寿之庙,俗称大行宫。
庙分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由山门、五孔桥、碑亭、石狮、白台等部分组成;中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台的四个角各筑造了一个小殿,外壁环以墙垣,台分三层,中央是妙高庄严殿,重檐攒尖顶,覆以鎏金鱼鳞状铜瓦,屋脊上立有八条金龙,腾空欲飞,十分壮观,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和罗汉像。台西的万法宗源殿是班禅的寝殿,后部的金贺堂是班禅弟子的住所。寺院最后一是座绚丽多彩的五彩琉璃塔,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傲然耸立在山巅,成为须弥福寿之庙的标志。
寺庙是班禅居住和诵经传法的地方,建成后的第二年,清政府选派180名内地喇嘛在寺内学习藏经,满族喇嘛五十余人在这里利用18年的时间翻译满文藏经三部,但今都已散失。此寺对当时加强中央同西藏地方政权的关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