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普宁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寺普宁寺第一批

    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以北的山峦之间。

    普宁寺是河北承德著名的“外八庙“之一。“外八庙”是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陆续修建的,原来建庙宇11座,现在仅存7座和遗址1处,俗称“外八庙”,即: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溥善寺(现在仅存遗址),在避暑山庄的东边;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在山庄的北边,这些庙宇金碧辉煌,如众星捧月一样环绕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如果说山庄的宫殿是皇权的象征,那么众多的庙宇就各自代表不同的地域或民族,各自有着不同的政治历史背景,与避暑山庄一起形成了一个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性图画。

    普宁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后,为了庆功,于乾隆二十年十月在避暑山庄宴飨参加平叛的赍厄鲁特四部,分别封以职衔,并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建庙,名为“普宁”。

    普宁寺规模宏大,占地23000多平方米,寺内的主体建筑名“大乘之阁”,阁高36.75米,六层,重檐,上置鎏金宝顶,气势雄壮,是中国寺庙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阁内供奉一尊千手千眼菩萨像,为金漆木雕而成,像高21.85米,重110吨,建在高2.22米的石雕须弥莲花宝座上,佛像有42只手,除两手合掌外,其余手均持各式法器,神态威严,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木雕佛像之一。大乘之阁象征着须弥山,阁两侧的日光殿、月光殿象征日月,阁四周有黑、红、白、绿四色塔和八个白色高台,分别象征佛经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

    阁的四周有塔台等藏式建筑。除大乘之阁以外,还有妙严室、讲经堂等建筑,是清帝听经和休息之所。

    在普宁寺的碑亭里保存着《普宁寺碑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三通石碑。

    普宁寺的整个建筑群融合了汉、藏和印度建筑艺术风格,构成了以佛为主体的佛国世界形象,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普宁寺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