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坐落在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角。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咽喉,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关城建在嘉峪山麓,故而得名。
嘉峪关关城的平面呈梯形,西城墙外侧又加筑了一道厚墙,使得关城的防御更加坚固。城墙高达11.7米,总长733.3米,关城面积33500多平方米,在南、北城墙的外侧有低矮的土墙与其平行,构成罗城。关城有东、西二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上面都筑有城楼,高17米,面阔三间,三层歇山顶,周有围廊,气势雄伟。关城内的北侧建有宽阔的斜坡马道,直达城的顶部。东西二门外,均建有瓮城,瓮城的城门开向南,而不与关城的正门相通,东瓮城门叫“朝宗”,西瓮城门叫“会极”。出西门瓮城10余米,有道长方形重关,与关城并肩,关门西开,门额刻“嘉峪关”三个逎劲有力的大字。
西出关门,约百十步,有一大石碑,上刻有“天下雄关”四个大字,是清代设立的。关城的四隅有角楼,角楼高两层,形如碉堡。南北城墙的正中建有敌楼,三开间,有前廊;罗城西、南、北端也建有角楼。远远望去堡楼林立,雄伟壮观。传说当年建关时,工匠们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没有用完,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的檐台上。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的北边有游击衙门一座,都是清代建造的。
嘉峪关经过1950年、1957年、1973年三次大规模的修葺和装饰,现在已经重新焕发出一代雄关的风采,已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缅怀。(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