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坐落在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的中心。
大昭寺是吐蕃王朝早期的佛教寺庙。根据文献记载,公元647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国的赤尊公主,下令建立一座收藏佛像和经书的宫廷佛堂,并由文成公主择地设计,赤尊公主督建,寺院始称白哈神殿,清代才改名为大昭寺,后来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维修,逐渐形成了今天所见之规模。寺院坐东面西,占地25000多平方米,寺内的建筑有经堂、佛殿以及噶厦政府的机构等。
经堂是一座三层楼房,有天井,殿顶的四面各有一座歇山式鎏金屋顶,四角各有一座方形平顶的小神殿,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等带进西藏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至今仍供奉在佛殿内。经堂天井面积不大,东面有坛场,坛场用24根巨形圆柱围成,是佛殿前的聚会处。佛殿外的东、南、北三面建有两层廊庑,下层是环绕佛殿的转经道。经堂的西侧是前院,院内环绕着两层的楼房,再外围有廊庑。
整个寺院不仅多处采用了唐代汉族传统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建筑形式,而且内廊檐部还布以成排的具有西域特色的神兽、人面狮身木雕等。在四周廊庑和殿堂四壁遍绘藏式的壁画,描绘“文成公主进藏”等史实,总长近千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昭寺门前还立有823年镌刻的唐蕃会盟碑和文成公主手植唐柳,也是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唐蕃会盟碑更是今天学者研究唐时汉藏交流历史的重要实物。
大昭寺的建筑富丽堂皇,红色的白玛草檐与华丽耀眼的金瓦顶、梵轮交相辉映,为拉萨古城带来浓厚的宗教气氛。(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