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遗产 -> 我们的世界级自然遗产》世界遗产,武陵源概况武陵源 |
中文名称: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英文名称: Wulingyuan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编号: 200-010
武陵源于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与慈利、桑植两县交界处,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属张家界市管辖。最近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20世纪80年代初新发现的山水名胜,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武陵源的景观类型主要为砂岩峰林景观,次为灰岩喀斯特溶洞景观、灰岩喀斯特峡谷景观、高山湖泊景观和人文景观等。这里集“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于一体,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风光秀美,堪称人间奇迹,鬼斧神工,生态价值极高。
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及其成固砂岩峰林景观构成武陵源景区的主体,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景区主要为此类景观,这种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景体完美无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变化万千。它们由上泥盆统石英砂岩组成,岩石层厚、质纯、坚硬、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为砂岩峰林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1亿5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以来,地壳不断上升,使3亿年前还在大海中的砂岩隆起形成高峰,相对高差1000~1300m。砂岩峰林地貌景观错落有致,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拟人拟物,形似神似。突突兀兀的岩峰上配有青松、红枫,形成天然盆景园,为天下第一奇观。
武陵源水绕山转,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堪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窝、溶斗、溶沟、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洼地、石膜、漏斗、落水洞、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侧及天子山东南缘,总数达数十个。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黄龙洞”,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黄龙洞全长7.5公里,洞内分为四层,景观奇异,是武陵源最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阴、晴、朝、暮,气候万千。云雾是武陵源最多见的气象奇观,有云雾、云海、云涛、云瀑和云彩五种形态。雨后初霁,先是膘胧大雾,继而化为白云,缥缈沉浮,群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如蓬莱仙岛,玉宇琼楼,置身其间,飘飘欲仙,有时云海涨过峰顶,然后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滚直泻,化为云瀑,蔚为壮观。
武陵源位于西部高原亚区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边缘,各地生物相互渗透,物种丰富。特别是这里地形复杂,坡陡沟深,加上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森林发育茂盛,给众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武陵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众多的植物中,武陵松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态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万八千松”之誉。由于一直无人开采,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7.9%。神堂湾、黑枞脑保存有大片完好的原始森林。武陵源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点。张家界村一株银杏古树高达44米,胸径为1.59米,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活化石。生长于腰子寨的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树木。这些植物资源,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丰富,经过长期的侵蚀风化,石英砂岩构成巨大的奇峰异石,坡陡沟深,加之森林茂密,给动物生活、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经初步调查,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0科116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武陵源动物世界中,较多的是猕猴,据初步观察统计为300只以上。当地人叫做“娃娃鱼”的大鳃,则遍见于溪流、泉、潭中。
武陵源回音壁上泥盆系地层中砂纹和跳鱼潭边岩画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不仅可供参观,而且是研究古环境和海陆变迁的证据。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龟背花纹,故称“龟纹石”,是雕塑各种工艺品的上好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