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福建
编号:Ⅳ—33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龙岩市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西皮、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原来称为乱弹,上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
根据剧目清单,闽西汉剧可查的传统剧目总数有836个,《醉园》、《兰继子》、《时迁偷鸡》、《臧眉寺》、《审六曲》、《洛阳失印》、《百里奚》、《大闹开封府》、《二进宫》等是其中的代表性剧目。闽西汉剧的脚色行当分生、旦、丑、公、婆、净六大类,表演程式各行当不同,即使是同一行当也有差异。每个行当均有一套传统的基本功,如“倒吊莲”、“画眉跳架”、“过火坑”、“跳刀尖”、“桌上翻”等武功技艺就为闽西汉剧所独有。
闽西汉剧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兼用昆腔、梆子腔、弋阳腔等多种声腔,并吸收了大量在闽西、闽南广泛流行的民间小调和佛、道教音乐。在闽西汉剧的声腔中,各行当有不同的发音方法。小生、青衣、花旦、正旦用假嗓;老生、老旦、丑用本嗓;黑净发炸音;红净真假嗓结合,强调鼻腔与后脑共鸣,嗓音清纯洪亮,行腔雄浑舒展,刚柔相济,在全国较为少见。道白与唱词以官话为基础,押中州韵,又结合闽西方言,故有“土官话”之称。闽西汉剧的乐队建制与其他皮簧剧种有明显区别,它以吊规、提胡、洋琴、小三弦“四大件”为基础,加上椰胡、中胡、阮、竹笛、唢呐、号头等民族乐器。乐器中的吊规、大苏锣极具特色,吊规状如牛角,又名牛角弦,发音高尖、清脆,是闽西汉剧的领奏乐器;大苏锣直径80公分左右,重十七八斤,体积巨大,奏出的音乐古朴雅静,舒缓悠扬。
闽西汉剧和乱弹及湖北汉剧有着亲缘关系,可以从中梳理出地方声腔剧种流变的基本轨迹。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闽西汉剧也遭遇了生存危机,亟待抢救、保护。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