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广东
编号:Ⅳ—15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陆丰市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用中州官话唱念,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明初南戏的一支传入粤东,形成正字戏,主要扎根于海陆丰地区,后传播到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
正字戏有传统剧目两千六百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及嘉靖年间的《蔡伯喈》南戏抄本和一批较完整的清代、民国抄本,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记录本。《三元记》、《五桂记》、《满床笏》、《月华缘》“四大喜戏”,《荆钗记》、《葵花记》、《琵琶记》、《白兔记》“四大苦戏”和《忠义烈》、《千里驹》、《铁弓缘》、《马陵道》“四大弓马戏”统称十二真本戏。武戏多为连台本戏,如《三国》、《隋唐》等。
正字戏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特别擅演连台本戏。文戏的唱腔保留着古老的面貌,以曲牌体的正音曲、唱牌子为主,杂以乱弹、小调等。正音曲以奚琴领奏,大锣、大鼓伴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唢呐伴奏。正音曲中有很多曲牌直接继承了弋阳、青阳古腔,滚唱运用得较为普遍。昆腔曲牌有一百多支,其中有一部分充分体现了北曲严格、完整的组织形式。武戏即提纲戏,没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以渲染气氛,气氛热烈火爆,有抖靠旗、抖肌肉、抖髯口、跑布马、展示南派武功等精彩表演,能很好地表现各种历史、军事场景。正字戏传统有红面、乌面、白面、老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帅主、公末、婆、丑等12行当,演出中有些行当勾画脸谱。正字戏的脸谱有毛面、水龟目、鹰嘴、虎目等两百多种图案。
正字戏是古老南戏的变体,为戏曲声腔的流变和地方文化对戏曲的影响等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目前正字戏的生存出现危机,需要有关方面及时加以抢救和保护。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