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之五言绝句唐·杜甫所作《归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在线阅读
作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向北飞。
【词语注释】:
①东来:诗中的“东来”,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作“春来”解。
②万里客:作者自指。作者故乡洛阳在成都东北。
③乱:指安史之乱;
④几年:犹如何时、几时的意思;
⑤肠断:指极度悲哀伤心;
⑥江城:指梓州。
【白话译文】: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入侵、藩镇作乱,外患内忧,国事仍很动荡。次句“乱定几年归”,表现了作为“万里客”的诗人,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安史之乱后,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洛阳、东经关中流离到秦州,再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
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杜甫在离故园越来越远的时候写了这首《归雁》。此诗写作具体时间说法不一,仇注杜诗,将其系在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再回成都时作。
按浦起龙《读杜心解》,定为三历三年(768年)出峡后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全诗四句,前两句:“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感事伤时,直抒胸臆。首句的“东来”,指自东川梓州赴西川成都。万里客”是诗人对自己被贬华州、客秦州、寓同谷、入西蜀、避乱梓阆一系列颠沛流离生活的艺术概括。
足见行路之遥、流离之苦。诗中“东来”二字亦作“春来” 。“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
他在不久前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满怀激情地表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今又来到成都,早就萦绕于怀的回乡之愿,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实现?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末句正是申明“肠断”之故。 [1] 正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
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这首诗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余味无穷。这原因,一方面是诗人将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
另一方面,写归雁的诗,往往都是先从大雁本身着笔,然后再抒发议论,然而这首诗却是先写思归的心情,一开始就直抒胸怀,先给读者一个思乡的强烈印象,然后再将描写的笔触对准空中的大雁,让生动的形象去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给人以具象化的感觉,先赋而后兴。
不仅使情景交融,也使思乡恋国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更为深长。另外,在绝句格式上,这一首采用了对起散结的方式。盛唐绝句重散行,四个散句起承转合,句与句之间不讲究对偶。而此诗一、二句用了对偶。后两句用散句,又纯任天然。
这样,在形式上把精巧与自然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读来节奏优美,“神味高远”(浦起龙语)。杜甫“常常把绝句作为遣兴手段,即兴漫成,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形式上有意识进行多种尝试。”(周啸天《唐绝句史》)从这首五言绝句中,也可以看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
名家点评:
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六之下注:“神味高远。旧编广德二年(764年)自梓、闽还成都作,则‘东来’字不合。”
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三云:此指《归雁》诗是托物以寓意。“东来客”,赴成都。见江雁北飞,故乡思弥切耳。
王嗣夷,《杜臆》卷之六云:“乱定几年归”谓如此之乱,定是何年可归也。
——选自《》之《全唐诗》卷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