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文史文化人物:》江藩的生平作品成就

江藩的生平作品成就


本文是江藩生平简介作品成就等内容,主要内容为字子屏,号郑堂清代,扬州甘泉人江藩(1761—1831),字子屏,号郑堂,晚号节甫清扬州甘泉人监生受业于名儒余萧客及江声,为惠栋再传弟子……等

清代江藩简介

江藩 姓名:江藩 名号:字子屏,号郑堂
性别民族:男- 朝代:清代
籍贯:扬州甘泉人 生卒:1761--1831
评价或成就:
作品:

江藩(1761—1831),字子屏,号郑堂,晚号节甫。

清扬州甘泉人。


监生。

受业于名儒余萧客及江声,为惠栋再传弟子。

博综群经,熟谙史事,尤深汉学,旁及九流释道之书,靡不赅览。

与焦循同以经史著声士林,因有“二堂”(焦循字里堂)之目。

素不喜唐宋文,酒后辄自言文无八家气,人目为狂,不顾也。

为人权奇倜傥,能走马夺槊,豪饮自雄。

游踪所至,遍及齐、鲁、燕、赵、闽、粤、江、浙间。

尝作《河赋》数千言,典丽雄伟,可上追郭璞《江赋》,时人争相传录。

年二十六,注乾隆诗集成,大学士王杰奇其才,进呈御览,恩赏《御制诗》5集。

后谕召对圆明园,值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起事,报书至,事遂寝,人惜其遇。

早年蓄书万余卷,以好客贫其家,岁饥,尽以易米。

乃自绘《书巢图志》,四方名士知其事,题咏殆遍。

孰意再逢家难,十口人生计无着,乃托盂求食,状极凄凉。

嘉庆中,阮元督漕淮安,荐掌山阳丽正书院。

后元总督两广,纂修《广东通志》,延预其事。

书成,修脯累数千金,藩随手挥霍略尽。

五十过后,自叹年已老迈,以《易》筮己未来,得《坎》之节。

坎为凶陷之名,节之者,须刚正在内,阳不外泄,存信于己,使心志亨通。

乃思守所传之经,屏迹乡里,因自号节甫,终老于家。

道光十一年(1831)卒,年七十一。


清朝建祚,凡260余年。

儒林汉、宋异垒,别派蜂起。

降至中叶,吴皖两派领军于前,扬州学派崛兴于后,汉学岿乎全盛,至是立名。

宋、明理学盛极而衰,颓势已成。

江藩少为方闻之士,且生于典籍之乡,于乾隆朝佐当道治四库七阁之事,名公卿老师宿儒传承之绪脉,万闻千睹,了然于心,乃勒成《国朝汉学师承记》并《国朝宋学渊源记》,就儒学汉、宋两派,梳理其脉络,镜别其流承,诚一代之儒学史也。

试分论之:


《国朝汉学师承记》8卷。

昔时汉儒释经,遵古训,重师传,守家法,专事训诂名物,讲求信而有征。

清儒以此法治经者,称汉学学派。

清初顾炎武标举治经复汉,黄宗羲首开考辨之风,戴震则倡言字以通词,词以通道,然后方可通经。

汉学儒师多致力于经书之辨伪、校刊、辑佚与笺释,史料之搜补与鉴别,名物制度之考订,文字、音韵、训诂之精研,由是推衍出小学、史学、名物制度、天算、地理、音韵、金石、校勘、目录诸项专门之学,此清代汉学家之殊功也。

《国朝汉学师承记》所采摭,皆清代“笃守汉学家法者”,自阎若璩以下凡58人,扬州学派入选者,为任大椿、程晋芳、李惇、汪中、顾九苞、顾凤毛、刘台拱、李钟泗、凌廷堪9人。

依次就其生平、著述、学术思想诸端,逐一绍介,间有论评。

又取诸家撰述专精汉学者,仿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传注姓氏之例,著《国朝经师经义目录》1卷,附于卷末。

凡言不关乎经义小学,意不纯乎汉儒诂训者,悉不著录。

是书之出,使西汉儒林家法之传授,清代经学之源流,皆厘然可考,为上下二百年一大著作,亦后世之谈汉学者必不可少之书。

惜其宗汉而失于泥,持论间失于偏。

如列阎若璩于首卷,列黄宗羲、顾炎武于末卷,谓宗羲能矫良知之弊,但徒以实践为主;炎武以朱子为宗,多骑墙之见。

皮锡瑞责其“刻黄、顾而宽于阎”,甚是。

书中于胡渭、陈启源、万斯大、方苞诸人,亦有持论过偏之嫌;而扬州学人中,焦循、阮元、高邮王氏父子皆未入选,后之人以为憾事。

然是书内容之富赡,辩论之精博,亦殊足观,非因一失而废其言也。


《国朝宋学渊源记》3卷。

魏晋以来,儒学中衰,佛道兴起。

唐韩愈以儒学卫道者自居,力排佛老,发宋人理学之端;宋刘敞著《七经小传》,摒弃汉儒传统,开以己意解经之风。

欧阳修、王安石、朱熹诸人,咸重探究“微言”,揭举“新义”,乃至离析经传,删改章句。

朱熹补《大学》“格物致知”之传,即是明例。

宋学虽与汉儒易帜,与佛、道之学亦相摩相荡,而于中国文化之多元发展,亦颇具贡献。

《国朝宋学渊源记》录孙奇逢以下治宋学者39人,依次述其流派,明其师承,皆清代潜心理学,而未经表现于世者。

全书析为3卷:曰北学,曰南学,曰附记。

孙奇逢至孙景烈等10人入北学卷;刘汋至邓元昌等21人入南学卷;沈国模至程在仁等8人入附记。

江氏以为,北人质直好义,身体力行;南人习尚浮夸,好腾口说,其弊在援儒入佛,非笃信志道之士,贬斥之意,见于文字间。

说者谓藩,宗汉抑宋,门户之见过深。

诚有之,盖亦有因。

宋儒之学,高谈性理,不守汉儒古训,加之门派林立,争辩如角力,至演成水火之势,而末流尤甚,藩厌其所为,故抑之。

于其大师宿儒,则多有礼敬处。

昔朱熹、陆九渊相约于鹅湖,“论辩所学多不合”;再会于白鹿洞书院,九渊讲“君子小人喻于义利”章,听者为泣下,朱熹亦“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疾”,深为叹服,陆氏益自谦抑。

江藩论之曰:“观二子之言,可见其廓然至公,无一毫私意存于中矣。

”(卷下“邓元昌”条下“记者曰”)时人有云:“明之亡,不亡于朋党,不亡于寇盗,而亡于阳明(王守仁)之学术。

”藩乃抗声曰:“吁,其言过矣!”(同上)所言皆堂正持平之论。

知江藩于宋学,不似焦循、阮元诸人包容兼举,固有偏激处,间亦有度也。


初,惠栋作《周易述》,未竟而卒,尚阙自《鼎》至《未济》十五卦,《序卦》、《杂卦》二传。

藩乃著《周易补述》5卷,羽翼惠氏。

凌廷堪谓惠氏治《易》,犹不免用王弼之说,藩悉无之,方之惠书,有过之无不及也。

江藩十八岁时,尝著《尔雅正字》,道光元年(1821)年六十一,觉前作犹有不足,乃去其冗杂,重加删订,为《尔雅小笺》3卷,学林谓为力作。

他著传世者,尚有:《乐悬考》2卷、《经解入门》8卷、《隶经文》4卷续1卷、《河赋注》1卷、《半毡斋题跋》2卷、《炳烛室杂文》1卷、《乙丙集》2卷、《伴月楼诗抄》3卷、《扁舟载酒词》1卷、《炳烛杂著》4种8卷。

又与纂嘉庆《扬州府图经》8卷、嘉庆《重修扬州府志》72卷首1卷、道光《广东通志》334卷首1卷、道光《肇庆府志》22卷。

点击搜索与:江藩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