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唐慧琳简介
姓名:慧琳 | 名号:裴 |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唐代 | |
籍贯:西域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 | 生卒:736--820 | |
评价或成就: | ||
作品: |
慧琳(736—820),西域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人。
唐代佛教学者。
据宋代赞宁《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记载: “唐京师西明寺僧,姓裴氏,疏勒国人。
始事不空三藏,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奥。
尝引《字林》、《字统》、《声类》、《三苍》、《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撰成《大藏音义》 (又称《一切经音义》)一百卷。
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方得绝笔,贮其本于两明藏中,以元和十五年(820)庚子卒于住所,春秋八十有四。
大中五年(851)有奏请入藏流行,近高丽国偏尚释门,周显德中,遣使赉金入浙中求慧琳《音义》。
”由此可知,其影响之大。
陈垣先生在所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一书中,当谈到《一切经音义》时指出:慧琳“博通梵汉,纵贯玄儒,在唐代西北耆旧中,当首屈一指。
宣统初纂《新疆图志》,其人物传绝不闻有此类之人,殊可诧也。
传中有可注意者,贞元四年始撰《音义》时,琳五十二矣,至元和五载书成,琳已七十四,中间凡二十三年,老而不倦,为可敬也。
”慧琳的《音义》,在唐宋时期,因战乱而不知去向。
辽代咸雍八年(1072)传入朝鲜。
至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始见《法宝勘同总录》中著录有慧琳《音义》。
明代天顺二年(1458)从朝鲜传入日本。
清代乾隆二年(1737)日本翻刻《音义》,直到光绪初年,中国复得慧琳《音义》于日本。
民国元年(1912),频伽精舍复印慧琳《一切经音义》。
中外人士之所以如此关注这部书,不仅在于它是研究佛学的经典,还在于它有着重大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我国考古学家罗振玉就是凭借《音义》,补缀了从敦煌发现的慧超著述的《五天竺国传》的首尾残缺。
此外,还有人参照它校正了《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关惠敏高僧传之舛误。
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还记载有佛教诸国的风情习俗,如卷四十对苏莫遮帽的解释: “苏莫遮,西戎胡语也。
正云飒磨遮。
此戏本出西域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
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
或以混水沾洒行人, 或持羂索, 搭钩捉人为戏。
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 七日乃停。
土俗相传云, 常以此法攘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
此类记述, 对于后人研究隋唐时期的西域, 堪称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历史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