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才子诗人李颀简介
朝代:唐代
![]() | 姓名:李颀(qí) | 名号: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唐 | |
籍贯:祖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 | 生卒:(690年~751年) | |
评价或成就:唐代才子诗人 | ||
作品:《李颀集》等 |
李颀(qí),唐诗人。
祖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
迁嵩阳(今河南省登封县)一带人,在嵩阳县东的东溪边,筑有别业,名“东川别业”,故有说东川人。
少时喜游侠,及壮至嵩山,与王维、卢象交游,诗文颇受益。
开元二十三年(735)中进士,任新乡县尉。
五年后辞官家居,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与高适、崔颢、王维、王昌龄等均有交游。
天宝初,流连于长安、洛阳。
以久不调迁,辞官归故乡东川隐居,约卒于安史乱前。
《唐才子传》称其“性疏简,厌薄世务。
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
李颀的边塞诗颇有成就,可与高适、岑参、王昌龄相颉颃。
今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擅长七言歌行。
重要作品有《塞下曲》、《古意》、《古塞下曲》、《送魏万之京》、《赠张旭》。
代表作《古从军行》。
边塞诗中既有歌唱勇敢、功名,风格豪迈的,也有抒写反战、生离死别,风格凄婉的。
李颀写的关于音乐的诗篇,善于描摹音调声响。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等均系名篇。
其诗为人称道,同时期殷璠说他“发调既清,修词亦秀。
杂歌咸善,玄理最长。
”(《河岳英灵集》)元辛文房称其“多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
(《唐才子传》)其事迹略见于《唐才子传》、《唐诗纪事》。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主要作品《李颀集》。
李颀人物成就
作品存录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
李颀诗作
足以表现他的诗歌成就的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
边塞诗
如《古意》《古从军行》,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情调悲凉沉郁。
描写音乐的诗篇
如《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记述的是当时自西域传入的新声,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
寄赠友人之作
有《送陈章甫》《别梁锽》《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赠张旭》等,着力描叙一些不得施展怀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诗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
修道生活情趣
殷璠称之为"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也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但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 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 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