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文史文化人物:》余嘉锡-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

余嘉锡-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


本文介绍余嘉锡字号:字季豫,号狷庵生卒:1884年2月9日-1955年1月23日籍贯:河南商邱职务: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专长: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生平简介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湖南常德人,出生于仕宦之家……
余嘉锡

余嘉锡

字号:字季豫,号狷庵
生卒:1884年2月9日-1955年1月23日
籍贯:河南商邱
职务: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
专长: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


生平简介

  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湖南常德人,出生于仕宦之家。父亲嵩庆公,字子激,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及第,曾任河南商邱县令。余先生八岁读书,由余父亲自启蒙,口授《四书》章句、《五经》、《楚辞》、《文选》,后期又读《四史》和《资治通鉴》等书。余嘉锡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打下了深厚的治学功底。

  余嘉锡早年即立志著述,14岁即作《孔子弟子年表》,16岁又作《吴越春秋注》。1901年余嘉锡18岁,乡试中举。1908年,被选为吏部文选司主事。数月后,父亲病逝,丁忧回原籍。辛亥革命后,他在常德师范学堂执教为生。1919年,他到北京,经柯劭忞的介绍,到《清史稿》主编赵尔巽家中,给赵家弟子授课,并借此机会参与了《清史稿》初稿的审阅。当时他有意举家迁居北京,因夫人陈福彩念及陈太夫人年老未能成行。不料夫人于1927年早逝,他悲痛万分,亲撰墓志铭以悼念亡妻。次年,携子赴北平。不久余先生与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相识,即被陈垣聘为该校讲师,同时他还在北大、女子师大、中国大学、民国大学等高校兼课,讲授目录学。自此,余嘉锡先生以渊博的学识、出色的文章扬名于京师学术界。在他的努力下,目录学亦成为大学国文系的一门课程,他因而享有“目录学专家”的美誉。

  1931年,余嘉锡任私立辅仁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辅仁大学因是德国人主持校务的天主教会学校,未收太大干扰。自1931年至1949年,余先生始终任辅仁大学国文系主任,1942年又兼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余嘉锡受聘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1955年除夕在京逝世,享年72岁。

  余嘉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文献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文献学及目录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其文献学主要成就集中在目录学和考据学上。一生著述颇多,代表作有《目录学发微》、《四库提要辨证》、《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文史论集》、《古书通例》等专著。余先生还著有《聚乐堂艺文目录考》、《目录要籍解题》、《古籍解题》、《寒食散考》、《疑年录稽疑》、《太史公书亡篇考》、《宋江三十六人考实》、《内阁大库碎金跋》、《论校勘学之起源》、《小说家出于稗官说》、《书册制度补考》、《读己见书斋随笔》等学术论文近30篇;又写有《书仪顾堂题跋后》、《黄顾遗书序》、《藏园群书题记序》、《述也是园旧藏古今杂剧序》、《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等书跋16篇;还写有《汉书艺文志索引》书稿,遗憾的是并未刊行。上述论著对于推动目录学、校勘学、考据学及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学术成就

  余嘉锡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文献学与目录学家,他一生治学的主要方面就是继承乾嘉文献考据学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治学之鈅,重视掌握目录以求博通群书。他一生读书涉猎极广,自称:“史、子两部,宋以前书未见者少;元明以后,亦颇涉猎。”(见《四库提要辩证》序录)他的书斋名“读已见书斋”,主要以明清精刻本为主,但他对传世典籍阅读之广,钻研之深,分析之细微,考辨之切当,都是超越前人的。,尤其是一部历时五十余年创作的八十万字的《四库提要辨证》,声振国内外,被誉为“是一部从微观角度研究我国古籍的著作”。

  余先生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并发扬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进一步提出了“目录者学术之史”的观点,并明确提出了目录学必须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才能实现它存在的意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余嘉锡对目录学的意义和功用、目录种类的划分、体例的编制、目录的源流及分类均作了精辟的论述。

  作为一位历史文献学家,余嘉锡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目录学思想深得传统目录学精髓,高度概括了目录学在学术史上的功用,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目录学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此同时,他在考据学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重视利用版本、校勘之学对史料、史事进行考据,其所著《四库提要辨证》,既是目录学巨著,也是考据学的一部力作。余先生还专门写了《古书通例》一书,对古籍体例作了深入研究。他开拓了以史治小说的考据之路,并利用小说戏剧能寓教于乐的功能,使民众在娱乐的同时了解了历史。余先生一生勤奋治学,严于义利之辨,讲究气节,将做学问和做人统一起来。

学术成果

  (一)专著

  • 1、《四库提要辨证》有1937年7月自印本(仅史、子两部提要),1958年10月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980年5月中华书局有标点本。
  • 2、《目录学发微》1963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1991年5月巴蜀书社重印。
  • 3、《古书通例》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4、《世说新语笺疏》1983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
  • 5、《余嘉锡论学杂著》(上、下)1963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

  (二)论文

  • 1、《聚乐堂艺文目录考》《图书馆学季刊》2卷第3期,1928年9月。
  • 2、《目录要籍解题》《北平图书馆月刊》4卷2期,1930年1月。
  • 3、《古籍解题》《师大国学丛刊》1卷1期,1930年11月。
  • 4、《北周毁佛主谋者卫元嵩》《辅仁学志》2卷2期,1931年9月。
  • 5、《晋辟雍碑考证》《辅仁学志》3卷1期,1932年1月。
  • 6、《水浒传宋江平方腊考》《清华周刊》37卷9、10期,1932年5月。
  • 7、《书册制度补考》《文献特刊》,1935年10月。
  • 8、《牟子理惑论检讨》《燕京学报》20期,1936年12月。
  • 9、《小说家出于稗官说》《辅仁学志》6卷1、2期,1937年6月。
  • 10、《论校勘学之起源》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3期,1937年7月15日。
  • 11、《寒食散考》《辅仁学志》7卷1、2期,1938年12月。
  • 12、《宋江三十六人考实》《辅仁学志》8卷2期,1939年12月。
  • 13、《汉武伐大宛为改良马政考》《辅仁学志》9卷1期,1940年6月。
  • 14、《驳萧敬孚记皇甫持正集旧钞本》《图书季刊》新2卷2期,1940年6月。
  • 15、《殷芸小说辑证》写于1942年,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
  • 16、《疑年录稽疑》,《辅仁学志》10卷1、2期,1942年12月。
  • 17、《杨家将故事考信录》《辅仁学志》13卷1、2期,1945年12月。
  • 18、《谢承后汉书传本之有无》《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5期,1946年9月11日。
  • 19、《洪亮吉之地理学》《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7 期,1946年9月25日。
  • 20、《水浒传之俗语》《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9期,1946年10月9日。
  • 21、《楚辞释文考》《大公报》(上海)文史周刊第4期,1946年11月6日。
  • 22、《荀子性恶篇“伪”字解》《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18期,1946年12月11日。
  • 23、《张籍之里贯及其病眼之时间》《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53期,1947年8月20日。
  • 24、《太史公书亡篇考》《辅仁学志》15卷1、2期,1947年12月。
  • 25、《释伧楚》《史语所集刊》20本下册,1949年12月。

  (三)序跋

  • 1、《新续古名家杂剧跋》写于1928年12月,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
  • 2、《书仪顾堂题跋后》写于1929年4月,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
  • 3、《王西庄先生窥园图记卷子跋》写于1932年6月,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
  • 4、《跋施愚山试鸿博后家书》写于1933年11月,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
  • 5、《汉池阳令张君残碑跋》《辅仁学志》4卷2期,1934年6月。
  • 6、《巴陵方氏藏书志序》《北平图书馆馆刊》8卷6期,1934年12月。
  • 7、《跋王石*父子手稿》写于1935年5月,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
  • 8、《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见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商务印书馆,1937年。
  • 9、《书章实斋遗书后》《图书季刊》新2卷3期,1940年9月。
  • 10、《述也园旧藏古今杂剧序》写于1940年12月,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
  • 11、《跋李文公集》《大公报》(上海)文史周刊第4期,1946年11月6日。
  • 12、《书晋书桓玄传后》《大公报》(上海)文史周刊第6期,1946年11月20日。
  • 13、《黄顾遗书序》《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22期,1947年1月8日。
  • 14、《跋旧抄本中兴馆阁录》《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26期,1947年2月12日。
  • 15、《藏园群书题记序》《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35期,1947年4月16日。
  • 16、《四库提要辨证序》见《四库提要辨证》,科学出版社,1958年。
  • 另:余先生《内阁大库碎金跋》及《王觉斯题丁野鹤陆舫斋诗卷子跋》二文的写作时间及最初发表刊物未详。
点击搜索与:余嘉锡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