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鸿铭
姓名:辜汤生,字鸿铭,号立诚
生卒: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
年代:清末民国初
籍贯:福建省惠安县
简评:国学大师、翻译家
|
二、生平年表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于当时为英国占领的马来西亚威尔斯王子岛(今天叫槟城),祖籍福建泉州府。父亲辜紫云,母亲为葡萄牙人与马来人混血。
1867年,辜鸿铭随其橡胶园主英国商人布朗前往苏格兰。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
1873年,考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文学硕士学位。
1877年,辜鸿铭入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土木工程文凭;后又去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法学。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
1881年,他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鸿铭鼎力谋划下、辜鸿铭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教习。辜鸿铭授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全校师生景仰,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1905年,辜鸿铭任上海黄浦浚治局督办。
1908年,宣统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
1909年,辜鸿铭著作《中国的牛津运动》于出版,
1910年,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监督。
1911年,辛亥革命后,辜辞去公职。
1915年,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中国人的精神》(《春秋大义》)于1915年出版。
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由台湾远亲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
1927年,从日本回中国。
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 辜鸿铭
姓名:辜汤生,字鸿铭,号立诚
生卒: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
年代:清末民国初
籍贯:福建省惠安县
简评:国学大师、翻译家
|
三、主要著述
(一)英文专著
- Papers from a Viceroy’s Yamen:A Chinese Plea for the Cause of Good Government and True Civilization,1901年在上海出版,乃是辜鸿铭自和义和团运动以来,陆陆续续发表于《日本邮报》等报刊上的系列英文政论。
- ETnunc,reges,intelligite!The Moral Cause of the Russia-Japanese War(《当今,皇上们,请深思!日俄战道德原因》)从1904年12月10日起在《日本邮报》上连续发表,1906年于上海刊行。主要讨论日俄战争在道义方面的根源,兼及中西文明问题,并批评俄日双方的政策。
- 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Movement(《中国牛津运动故事》),是辜鸿铭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首次在上海出版。书中他将张之洞比作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Cardinat Newman),把张之洞领导的维护中国纲常名教的清流运动和纽曼在英格兰教会攻击自由主义的牛津运动作了对比研究,指出张之洞的清流运动和纽曼的牛津运动都是反对和攻击同一个敌人现代欧洲高度物质文明的破坏力量。
-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该书1915年在北京首次出版,并很快由德国学者奥斯卡·A·H·施密茨(Oscar.A.H.Schmitz)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
(二)主要译著
- 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A New Special Translation, Illustrated With Quotations From Goethe and Other Writers,《论语》,1898年,上海
- The Universal Order or Conduct of Life, 《中庸》,1904年,上海
- 《华英合璧:痴汉骑马歌》,The Diverting History of John Gilpin, Linen Draper,20世纪初年,商务印书馆
(三)主要文章
- 1883年在英文报纸《华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
-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