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字号:惺吾、号邻苏,晚年自号邻苏老人 |
简要年谱
18岁(1856年)工小楷;
24岁(1862年)与陈一山在金石学方面形成志同道合的研究方向;
25岁(1863年)得力潘存金石指导,月下拓《修太公庙碑》;
27岁(1865年)到琉璃厂物色碑版文字,与邓铁香金石之好;
28岁(1866年)希望皆绝,专心金石;
29岁(1867年)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提出“金石之学,以考证文字为上,玩其书法次之”。批评“染翰之家,又或专注《集帖》,不复上窥汉魏。”杨守敬由京城赴山西高平,过之见“庙有碑”,乃令车先行觅居,自携毡拓之具往拓。碑西向,约高五尺。适风燥,他所持之纸又厚,干即起,不能施墨。自日暮至二更向尽,仅得一纸。乃乘夜独持以归。抵店则同行者皆鼾矣。而杨守敬犹挑灯伸纸,摩挲不已,不复知其苦;
30岁(1868年)潘存指教杨守敬摹《郑文公碑》,知学碑从“六朝真:口之祖”人手,“绝少流弊”;
31岁(1869)年在荆州府估衣店购金石文字数干种;
34岁(1872年)谋刻《望堂金石》,将所搜集的汉魏六朝的金石文字进十;翻刻成集,认为以双钩之法最善,钩摹之精能存其神采;
37岁(1875年)携碑版由天津到上海,龚孝恭深服杨氏金石之博;
39岁(1877年),辑《楷法溯源》成,编《元押》一书,嗜印章者,竞羡秦汉,真品十不得一,而元押尚有魏晋遗意,杨守敬因其易得而编之;
40岁(1878年)与小夫人龚氏及长子必钧(道承)携《楷法溯源》版去武昌卖书;
41岁(1879年)在武昌为倪模刻《古今钱略》;
44岁(1882年)在日本,碑版古钱印“以有易无”,与日本汉学书法家沦碑,被称为“杨守敬旋风”。首次利用进步技术缩印古碑《寰宇贞打图》,此为治文史、艺术者重要藏书;
58岁(1896年)为奋战台湾的福建提督父母撰墓志铭;
65岁(1903年)刻《壬癸金石跋》,杨守敬碑学获“屹海内南北两大家”之誉(北为李葆恂);
66岁(1904年)《古泉薮》十六册集成,《飞清阁钱谱》稿成;
68岁(1906年)、69岁、71岁、72岁、74岁(1912年)在金陵、上海跋《碑》数十百通。以上足以说明杨守敬毕生致力治《碑》。其中《望堂金石》为随搜随刻随印随售的著作,故同一本书,别有名称:《望堂金石文字》、《激素飞清阁摹刻金石文字》、《激素飞清阁摹刻古碑》、《激素飞清阁藏碑》、《望堂金石初集·续集·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