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简介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 名号:康熙 |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清代 | |
籍贯: | 生卒: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 |
评价或成就: | ||
作品: |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代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年号康熙,死后庙号为清圣祖。
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
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病危,遗诏八岁皇子玄烨嗣位,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
鳌拜恃功骄横,视康熙如无物,俨然以太上皇自居,反对朝中任用汉臣等一系列封建化过程。
康熙六年(1667)亲政,欲除掉鳌拜。
1670年,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诛其余党,夺回大权。
随后,康熙推行了一系列稳定政局、发展生产的政策。
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的叛乱;接着派兵攻入台湾,消灭郑氏政权,并派兵驻守,管理台湾;1688年,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平定了13年的叛乱,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在东北,两次雅克萨之战驱逐沙俄入侵黑龙江的侵略军。
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同沙俄谈判,指示黑龙江流域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于鄂罗斯”,终于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尊严。
在经济建设方面,面对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社会生产,下令永停圈地,把明藩王所占田地归原主耕种,同时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奖励垦荒,减免钱粮,整顿赋役制度,废除匠籍,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些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他还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治理河患,六次亲自视察黄河,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
在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了皇权。
在文化方面,他一生苦研儒学,提倡程朱理学,编纂《朱子全书》。
1678年开“博学鸿儒科”,拉拢汉族知识分子;开《明史》馆,下令撰修《明史》以继华夏正统文化;组织人力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对自然科学,如数学、水利、测量等均有涉猎。
康熙强调“惩贪奖廉”,严惩贪官污吏,奖励清廉之士。
在巩固思想统一方面,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枉杀了许多文学名士。
六次南巡,耗费糜多,有害国计民生。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于行猎时突然病发,不久即逝。
康熙的一生为加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为发展封建经济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