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村寨多坐落于向阳的山坡上,最大的有百余户,一般三四十户,小的只有十余户。各村寨分散而不集中,两寨间距少则数公里,多则二三十公里之遥。
基诺族传统的房屋是竹木结构的竹楼,茅草覆顶。一般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内中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五六人十余人不等。但基诺族曾存在过一些父系大家庭的竹楼,称“大房子”,这种竹楼巨大、修长,其内涵同父系家族公社结构的演化密切相关。
“大房子”是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长方体竹楼,属“干栏”式建筑,距地面7-8米,宽10余米,长度最多达35米,由木架支撑,使用木材榫卯工艺,不用金属连接。楼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铺成,顶上覆盖茅草。大房子上层住人,下层不设竹壁,用于堆放工具、什物以及家畜的栖息处。大房子的两短边及中央设门,与晒台相连,登楼有独木阶或竹、木梯。每座大房子楼上设有一个或若干个火塘,为做饭、吃饭、谈话和取暖的地方。火塘由几厘米厚的木条圈成,内抹有厚厚的粘土层,上有鼎足而立的三块锅庄石。大房子内诸小家庭都有自己的居住位置。“大房子”反映了基诺族原始社会形态的父系氏族家长制痕迹。如基诺山巴亚的白腊车家,数代共70人住在一幢长30多米,宽10米的竹楼里。屋内除总火塘外,还有3个小火塘,全家做饭、吃饭、休息、举行家庭会议都在这里。火塘两旁为居室,以长幼和婚否依次排列。家长在去世后方可依次调动,实行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另一种是同一父系氏族的数代人居住在一幢大竹楼里.也有一个最年长的男性家长.但各个小家庭已有自己的家庭经济.有共耕的习惯.但已按小家庭独立消费。如20世纪的40年代亚诺还余存有10余幢大套房。其中最大的一幢长房是木腊标家.房内共有28个小家庭.140多人。各个小家庭不仅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而且还有各自的火塘.以小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消费。大家庭只是在过节和重要农事季节以及婚丧嫁娶之时举行传统的集体活动。从居住形式来看是原始的共居习俗.但从生产生活的消费来看.已逐步从集体共有制向家庭私有制发展了。
现在基诺族的父系氏族家长制大房子已从基诺族的生活中永远的消失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基诺乡的巴坡寨、巴卡小寨建立民族民俗旅游景点和基诺族民俗生态村,以复原历史原貌。你可以到此感受纳基诺族的大房子和原汁原味的风情习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