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艺术与工艺品:》东乡族的文化艺术

东乡族的文化艺术


东乡族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传统,不仅有古老的史诗、传说、故事、民歌,还有富于一定讽刺和哲理性的笑话、谚语和谜语。以及多彩的剌绣,精巧的雕刻、剪纸等。东乡族的主要文艺活动有“那敦赤”摆摊献艺,表演说、拉、弹、唱。长篇叙事诗《战黑那姆》,《..

东乡族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传统,不仅有古老的史诗、传说、故事、民歌,还有富于一定讽刺和哲理性的笑话、谚语和谜语。以及多彩的剌绣,精巧的雕刻、剪纸等。东乡族的主要文艺活动有“那敦赤”摆摊献艺,表演说、拉、弹、唱。

长篇叙事诗《战黑那姆》,《璐姑娘斩蟒》和《勇敢的阿里》,脍灸人口。《白羽飞衣》等童话故事颇富启迪和教育意义。现代民族文学领域,东乡族人民涌现出了不少作家。如著名诗人汪良玉的长诗《米拉朵黑》十分有名。

东乡族人民的民歌很有特色,感情真挚,风格多样,语言朴实并有固定的形式,主要有“了略”、“洛洛”、“哈利”、“真扎诺”和“花儿”等。“了略”是夏收季节唱的歌,曲调悠扬,表达丰收后的欢快喜悦情绪;“洛洛”则是碾场对唱的号子,歌词简单,节奏活泼明快;“哈利”是婚礼歌,歌词即兴而作,可长可短并按节拍击掌、拍手臂,载歌载舞;“真扎诺”是趣味性儿歌,一问一答,很受东乡族儿童喜爱;“花儿”为东乡族人民喜闻乐见,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人人会唱会编,歌声高吭嘹亮,自由奔放,过去东乡族人民用它来表达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并把它作为反抗压迫的有力武器。

东乡族的传说故事达1500种之多,内容有赞颂英雄的,有嫉恶扬善的,有描述智者的,有汉文典籍中的故事和人物等等。这些传说和故事在活跃东乡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陶冶东乡族豪爽的民族性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为流行的民间故事《绿寡妇斩蟒》,表现了东乡族妇女的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著名叙事长诗《米拉尕黑》脍炙人口,为群众所喜爱。

东乡族的谚语简短,音韵和谐,句式整齐,富有哲理性。东乡族妇女十分喜爱剌绣,花纹丰富多彩。其民族雕刻有木雕和石雕两种,多用在清真寺院等建筑上,技艺精湛。

东乡“花儿”

“花儿”是东乡族人民最喜爱的一朵艺术奇葩,几乎人人会唱,人人会编。它语言精练,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是四句一首,前两句为比兴,后两句为本意。每三句各是七个字或是九个字,二、四句多为八个字,樱桃好吃树难裁,白葡萄搭起(个)架来。心里育活口难开,"花儿"里带上个话来。东乡语中把"花儿"称为"端"。"端拉斗"就是"漫花儿"。近一二百年来,"端"在东乡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东乡"花儿"唱道: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音"哈 "),不死就是这个唱法。"花儿"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因此,东乡族的"花儿"即兴歌手很多。

东乡族民间乐器

东乡族的民间音乐有四弦子、迷迷(一种笛子)和什鸦泥(制的吹器)。

四弦,跟一般四弦子不同。弹时用两只手,手指在四根琴上来回拨动,曲调优美。有《四季歌》、《绣荷包》、《五更曲》、《十二月》等曲子。

迷迷,又称筚筚、筚篥,气鸣乐器。原为中亚一些民族牧人的乐器,由东乡族先民撒尔塔人从中亚传入。开始用骨制,后用竹子制成。其制法:用长短音高相同的双管并扎,把筷子粗细的竹子,截成约四寸长的两节,每节开上四个小眼,然后并排用丝线扎紧,口吹处再放进两条以榆树此内皮制成的音筒。奏时,两手执管按孔,口含簧哨竖吹。音域两个八度,高音区柔美、清新;低音区淳厚、洪亮。多为年轻小伙子于夏秋之夜用来抒发爱情。

什鸦,东乡族语,系用红胶泥捏成的一种形似葫芦的罐罐乐器,这种泥制乐器,只在胸部开两个小眼。奏时,嘴吹罐口,只动小指,声音节奏就可即时而起。今已失传。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