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艺术与工艺品:》同江市赫哲族非遗保护项目之传统体育项目

同江市赫哲族非遗保护项目之传统体育项目


1、杜烈其杜烈其即“争夺”的意思。它是集跑、跳、摔等多种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蕴涵,与赫哲族的历史、风俗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杜烈其比赛,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一般每队5人),在一空地的场区进行跑、跳、摔等..

1、杜烈其

杜烈其即“争夺”的意思。它是集跑、跳、摔等多种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蕴涵,与赫哲族的历史、风俗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杜烈其比赛,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一般每队5人),在一空地的场区进行跑、跳、摔等攻守竞技。攻方攻入守方营垒或一方使得另一方队员全部出局,比赛即告结束。率先攻入营垒使一方队员全部淘汰出局的为胜方。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该项体育活动,在相关史籍上虽无记载,但从上个世纪赫哲族群体间流行的程度上推断,它是赫哲族部落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们尤为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从其竞赛的形式上看,它不失为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勇敢精神,锻炼体魄,运用智慧的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但在赫哲族民间广为流行,在赫哲族历届乌日贡大会上均作为主打项目,而且还于2003年在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并获表演一等奖。

主要传承人:孙玉森、毕红兵、乔志鹏等。

2、叉草球

叉草球,是赫哲族民间一项传统的游艺、体育活动。它形成发展于赫哲族原始的渔猎生产生活之中,既是人们劳动闲暇之余作为休息、娱乐的游艺方式,又是青少年们强健体魄、锻炼机智、敏捷和提高渔猎生产技能的体育项目。它历史久远,流传广泛,深得赫哲族青少年们的喜爱。

这项体育活动,历史上没有固定的场地和人数限制。发展到今天,它已成为有标准场地、器材和一整套规则的赫哲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竞赛办法是:比赛双方队员,在一标准场地中线两侧场区站好后,由先获发球权一方的一名队员将草球掷向对方,对方叉不中草球,要向后一场区后退,掷球一方向前推进拾球再掷,对方叉不中再退;若叉中草球,双方交替互叉,如此反复,直至一方将草球掷落于对方无限延长的决胜区内。草球落于哪方无限延长区,哪方即为负队。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这项体育活动,是赫哲族(包括俄那乃族)历史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不但史籍上对其有过精彩的描述,历经千百年,它仍以它特有的魅力,占据着赫哲族民间体育活动中的特殊位置。

赫哲族历届乌日贡大会上,必有叉草球比赛。1991、2003年又曾两次参加过全国民运会的表演并相继获得表演三等奖和表演一等奖。

主要传承人:孙玉森、乔志鹏、尤延军、孙玉虎等。

3、鹿毛球

这项体育活动,是赫哲狩猎部族少年儿童用獐狍野鹿等兽毛搓成圆球,由众多儿童在宅院内用木棍或“冰崩子”挥击拨打的游戏。早先打鹿毛球,只是在地上随意争抢滚动,后受赫哲族另一传统游戏“叉草球”的影响,转而变成了网上争夺的体育项目,也有了自己的游戏规则和裁判方法。

鹿毛球比赛,在一块四个相连(每个长15米、宽10米)的标准场区和两端无限延长的狭长空地上进行。空地由一条中线将其划为两边各有两个长15米、宽10米的一个无限延长的场区。中线和另外4条场区横线上与地面垂直设置5道拦网,网长10米、宽0.5米,拦网垂直高度2米。比赛用球为圆形,用鹿、狍等兽毛搓制,球体直径12厘米,有一定硬度和弹性。击球器具(即球拍),由硬木搣制,形似赫哲族冬季捕鱼工具“冰崩子”,用熊皮条、鹿筋(也可用胶丝绳替代)结成网状,网状面呈不规则椭圆形,直径约25厘米,球拍总长120厘米。

竞赛办法:比赛双方队员(每队3-5人),在场地中线两侧的场区站好后,由先获发球权一方单手掷发球。当球进入对方场区后,对方队员可持拍击球;击回来球,双方交替互击,若来球落地,本方须向后一场区后退,对方推进至前一场区,接着由推进方拾球再掷,如此反复,直至使球落入一方无限延长的最后一个场区,一局比赛即告结束。球落入哪方最后一个场区,哪方即负,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

该项目在全国第六届民运会拉萨分赛场表演并获表演一等奖。

传承人:孙玉森、乔志鹏、孙玉虎等。

4、挡木轮

档木轮是赫哲族民间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它源于赫哲人造船时有人把原木锯下的木片,在河岸

边随意掷滚的游戏。后来有人将木轮在路上或较宽敞的空地上掷滚,对面有人用木棍拦挡,掷够约定数额,再相互交换。经过挖掘整理,今天的“挡木轮”比赛,已成为集竞技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

挡木轮,是在一块长方形平坦空地上进行的,比赛双方各有两个掷木轮队员和两个抄网手。比赛时,一方两人在相距40米的两块拦网后边掷滚木轮,对方两人手持抄网在场区中线上的两只渔船上拦档木轮。掷滚进对面网兜内的木轮得3分,抄网抄到木轮装入鱼篓里计2分,场区内争抢到的木轮计1分。

挡木轮比赛,每个掷木轮队员有10个木轮,依次掷完40个木轮,一局比赛即告结束,采用两局积分决胜制,按比赛双方掷滚进网兜、装入鱼篓和争抢到的木轮数量累积总分决定胜负。

该体育项目,曾在全国第六届民运会上表演并获表演一等奖。

传承人:孙玉森

5、赛托日乞

赫哲人擅使犬,故史上有“使犬国”、“使犬部”之称。

“托日乞”是狗挽的雪橇。历史以来直至近代,我国各民族唯有赫哲族使用“托日乞”运载猎、货物或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这样赛“托日乞”在赫哲族群落里也就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俗。

赛“托日乞”少则一条狗,多则七、八条或十几条。“托日乞”的制做方法是:用两根约一寸五分粗,长约九尺的柞、榆、桦等硬质鲜木做雪橇底,将两头约二尺处砍薄,搣成中间平、两头上翘的长弓形,前后各有两根立木为雪橇腿,高约一尺半左右,上面与雪橇底相对用两根长木和四根横

连结起来,宽约一尺七、八寸,横 上铺树枝条即可。

套狗的方法是:将一条系在雪橇上的长绳栓 在一只经过训练的头狗上,其余的狗各带脖套(皮圈)用短绳前后有序地拴在长绳上。

此风俗在街津口的历史最为久远和盛行,无论是历史上的“狗驿站”,还是近现代日常的生产生活,“托日乞”的历史作用和它的实用性、独特性及比赛的趣味性,都被众多专家看好并有着极高的保护与传承价值。

主要传承人:李忠林、孙玉森。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