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从‘徼外’之民到当家作主、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从石器时代到新型工业、从竹木照明到万家灯火、从‘求巫祭鬼’到现代医疗、从‘鸟路鼠道’到天堑通途、从刻木记事到信息时代,这8个方面可以概括独龙族近5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在去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采访前,我们就听云南省民委的有关同志对独龙族的变化做了上述介绍。带着对独龙族的好奇,记者近日来到贡山县采访。在贡山县工作了31年的县武装部原部长尹富刚领着我们走进独龙乡孔当村。
早就听说独龙族民风淳朴。到了孔当村,我们有了真切的感受。我们发现,村里的房屋极少有人上锁,玉米、腊肉等物就挂在屋檐下,甚至就放在露天的院坝上。
路过村民孔志群家门口,热情好客的主人把我们迎进屋里歇脚。一进门,老孔又是烤茶,又是忙着去刨储存在地里的洋芋招待我们。
老孔首先从独龙族路不拾遗的美德说起。他说,独龙族人虽不算富裕,但民风很好,你不拿我的,我不要你的,就是路上拾到别人的东西,也一定要想方设法归还原主。若是已打听到失主是谁,翻山越岭也要找到他;途中见到任何东西,只要上面压着一块石头,都知道此物有主,不能捡取。过去粮仓从不上锁,不用担心会丢失。若外出远行,只需用根木棍掩门,猪狗难入就行。为减轻负担,随身物品可沿途挂放在树枝上、岩下面、山洞里,待回来再取。凡放在这些地方的东西,过往行人,从不擅自取用;主人出门,在门上插一根竹条或木棍,过往行人和左邻右舍一看就知道,绝不会擅自入内。远途客人,如确无住处,可打开门进去暂时住宿,但要等主人回来再走,以示礼貌。
“我在独龙乡工作过4年,老孔所说的独龙族民风没有夸大。”老部长尹富刚接着说,“走,我带你们在村里转转,看看是不是这样。”我们沿着山路走入独龙族一户户人家,进入一道道木门。果然,都是木棍掩门。
来到乡政府,我们和乡党委书记江文新交流走访独龙族同胞的所见所感时,江乡长也感慨颇多。他说,我们独龙族人祖祖辈辈与河谷、大山和森林相依为命,积淀出淳朴的民族美德。这种美德使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落实,使独龙族近5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美德及其内含的诚信品质,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也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