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民族风俗礼仪:》蒙古族的春节礼仪

蒙古族的春节礼仪


大年初一进行的第一个重要仪式是祭天。在家的西南或东南方,用沙土堆起的离地高出半米左右的祭坛在前一天就已搭好。初一凌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一家男女老少在主祭人(一般为户主)的带领下参加祭天仪式。祭坛前摆设一桌,其上放置羊背、各种白食、糖果、茶酒等。..

大年初一进行的第一个重要仪式是祭天。在家的西南或东南方,用沙土堆起的离地高出半米左右的祭坛在前一天就已搭好。初一凌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一家男女老少在主祭人(一般为户主)的带领下参加祭天仪式。祭坛前摆设一桌,其上放置羊背、各种白食、糖果、茶酒等。首先在祭坛上点燃火和卓拉(佛灯)。主祭人用特制的献祭勺(一般为九眼勺)向天献祭,大家在祭坛周围铺好的毛毡上向天叩头。主祭人诵读“伊金桑”、“苏利特因桑”等祭文后,人们手捧招财箭、招财袋、招财桶以及盛肉的盘、盛酒的瓶子、盛茶的壶等呼唤:“呼瑞!呼瑞!呼瑞!”他们招唤的财运内容涉及到牧人生活的诸方面,无所不包。最后主祭人问:“福禄财运到否?”大家齐声回答:“到了!”这样祭天仪式便告结束。

初一早晨全家人拜年。辈分小的向辈分大的,岁数小的向岁数大的手捧哈达行拜年礼,互致新年的问候。拜年时长辈人对后辈人致春节祝福词。

初二在蒙古人看来是一年当中最为吉祥的“巴拉吉尼玛”日子,意即“万事成功的日子”。因此,学生、文人在这一天开始阅读和写作,家庭主妇则给她们的针线活开个头,大家都为新一年的工作剪彩,以期成功。初二晚上,人们观赏月亮和星星,认为这样能使人在新一年里朝气蓬勃,心想事成。

初三是老年人聚会的日子。平时很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老年人这一天聚在一起,接受后辈人的招待和祝福,享受节日饮食,尽情叙旧,相互致以长寿享乐的祝贺。

平时,蒙古人尊称北斗七星为“道兰布尔罕奥都”(七颗神星),经常对其献祭。初七夜晚,当北斗七星刚刚闪烁在天空之时,人们在家门口摆设祭台,焚香、点燃佛灯,把食物的德吉献向七星,祈祷保佑性命财产,剩下的食品作为七神星的恩赐分给每个人品尝。

在春节期间,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骑着健壮的马,成群结队地串门拜年,尤其是年轻人特别活跃。首先要到辈分高的、年纪大的人家去拜年。不管平时来往多不多,关系好不好,春节期间一律相等,凡是周围的人家都要互相拜年。

为老年人做“那森巴雅尔”(祝寿)及“吉乐奥入勒乎”(纪念本命年)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项目。家有70、80、90、100……岁老年人的家族准备喜宴,请亲戚好友、邻里同乡来一起祝寿。祝寿喜宴和婚礼大宴相似,接受客人们敬赠的礼物,也向客人敬规定数目(喝目)的酒。往往伴有歌手献艺。本命年每隔12年一次,即13、25、37、49、61、73、85、97……岁为人的本命年。人们认为,本命年是一个人从其生命的一个周期向另一个周期过渡的年份,因此身体在其本命年里相对比较脆弱。一般来讲,13岁和61岁以上的本命年比较受重视而举行与祝寿相似的活动。祝寿是对高龄人长寿享福的恭贺,而本命年纪念则是对正在跨入其新的生命周期的人的关怀、激励和祝福。

(作者:布和朝鲁)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