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鄂伦春告别了艰苦的岁月,放下猎枪走下了原始的森林……”这首新编鄂伦春赞歌道出了新时期鄂伦春猎民的幸福生活。
55年来,鄂伦春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实现了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三次历史性跨越。鄂伦春自治旗21个民族、32万人口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用勤劳和智慧开发边疆、建设家园,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的凯歌。今年74岁的鄂伦春族老人额尔登挂见证了鄂伦春民族55年的发展历程,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猎民在大山里生活太苦了,如果没有党的民族政策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幸福美满的生活,现在猎民村都实现了‘五通’,猎民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和楼房,彩电、冰箱、小汽车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老人的体验是真实的,鄂伦春旗1951年建旗之初,只有3个民族,778人,其中774人为鄂伦春族,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无疑,这是一个弱小的民族。那时,这里地广人稀,生产单一,经济落后,文教卫生及工农业等各项事业一片空白。然而,她却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经过55年的发展,在浓郁翠绿的林海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到处都充满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鄂伦春民族与其他民族携手并肩,使自治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06年,该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2亿元,同比增长1.8%,鄂伦春猎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71元,同比增长11.6%。鄂伦春族告别了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走上了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现代产业之路。
有人说,体会鄂伦春的变化,仅从变宽的街道,增多的楼房,收入的多少还远远不够,鄂伦春旗最深刻的变化在于,她使一个民族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大转变。于是,我们走进猎乡走进猎村走近猎民,去深切体会这一在人类历史上可以写下厚重一页的变化,体会新时代猎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所谱写出的和谐乐章。时值今日,谈起大山,谈起猎物,谈起兽皮覆顶、原木垒墙的撮罗子,老一代猎民的眼里仍然放着兴奋的光辉。他们留恋着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一草一木和那浸透骨髓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大山里生活了近30年的全宝老人回想起过去冬住雪地,夏睡草地,赤脚爬山,赤手空拳与猎物搏斗的日子,他说:“那可真叫苦啊。”可是当党和政府给盖好房子,工作组一次一次地上山把他们动员下山后,天做帐篷地做床的鄂伦春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住不惯房。许久以后,鄂伦春人才接受了房子。尽管早在50年前,鄂伦春族就告别了颠沛流离的日子,但密林高岭的诱惑,使勇敢的鄂伦春人终难告别马背上的狩猎生活。直到1996年初,为了生态保护,为了可持续发展,更为了与现代文明接轨,鄂伦春猎民毅然决然地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从狩猎生产向农业生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鄂伦春猎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懂农业技术,不懂经营管理,拿他们的话说,拿惯枪的手握锄把怎么握怎么别扭,摆弄惯子弹的手抓麦粒怎么抓怎么不得劲。没经过“刀耕火种”的鄂伦春民族直接面对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为了使他们尽快掌握耕种技术,旗委、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猎民转产农业的政策,并采取了统一良种、统一化肥、统一农药、统种统收的办法引导猎民向土地要效益。驻在鄂伦春旗境内的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更是在技术上、设备上、农资产品上,对这个转产民族给予了多方支持。现在,猎区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运输大户已数不胜数。
沿着狩猎人走过的路前行,你会发现崎岖的山路已挡不住鄂伦春人的脚步,古老的民族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21个民族融会的鄂伦春旗,就像一个民族大家庭密不可分,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经商做买卖之道,已很难区别谁是“莫尔根”(猎手)谁是“安达”(商人)。城市文明已改变了昔日猎民的举止言谈以及生存观念,但是,他们那种对自然、对动物、对果实的热情与追求依然不变,创造了与都市文化所不同的一种文明一种美。
为了使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让鄂伦春这一弱小的民族尽快强大起来,鄂伦春旗提出了扶持猎民生产的“三再三起来”措施,即对猎区工作再认识、再研究、再落实,对猎民分层次、分步骤地实施养起来、管起来、扶起来。这一措施旨在提升猎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猎民的生存能力。2000年,自治旗提出了对猎民实施社区化管理,到目前已建成诺敏猎民社区、古里猎民社区和朝阳猎民社区。社区实行水、电、热、气统一供应。诺敏猎民社区内的三座占地15亩的阳光温室,在社区猎民妇女的侍弄下,已是瓜果满架。她们高兴地说:是社区化管理让我们猎民妇女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
在鄂伦春旗采访,“和谐”二字不时在脑海中跳出。无处不在的民族团结,“谁也离不开谁”的工作定位,使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旗委大胆提拔,放心使用,严格要求,积极培训,造就了一支理论水平高,政策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干部队伍。从2000至2006年,累计受过培训的鄂伦春族干部达300多人,全旗科级以上的少数民族干部有150多名,其中鄂伦春族占61名,占总数的15%。同时采取外派挂职锻炼的方式到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使广大鄂伦春族干部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鄂伦春人说,当自治区就要点燃60岁生日蜡烛之际,鄂伦春旗各族人民献给自治区的礼物是:长开不败的民族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