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久以前,阿美人只会唱歌,不会跳舞。后来怎么能歌善舞了呢? 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部落里有个叫凯兰的姑娘,她的歌声很美、很动听,她的歌声能唤起百鸟和鸣,能冲开乌云见太阳,能驱散乡亲们心头..阅读全文→
“拉手舞”是高山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凡婚姻、喜庆节日之时,均跳此舞。台湾高山族地区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已有这种歌舞活动了。据《北史·流球传》中记载:“歌呼踏蹄,一..阅读全文→
杵歌——是以木杵敲舂为特点,且歌且舞的舞蹈形式,有“杵音”“杵乐”“杵舞”等称,以居住在台湾日月潭边邵人的杵歌最为著名。邵人是高山族曹人的分支,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从嘉义东南的大..阅读全文→
发舞——亦称“甩发舞”,以甩摆头发为表演特征得名,是兰屿雅美妇女传统的舞蹈,据说“有祝愿父母长辈们健康长寿之意”。此舞表演时由十几名妇女排成横排,先散开长发,轻摇身体歌唱,然后相互紧挽双臂,小..阅读全文→
口弦舞——是边拨奏口弦边舞或以口弦伴奏的舞蹈形式,流传于泰雅人居住区。泰雅人称口弦为“洛布”,称口弦舞为“米久依”“塔洛布”。口弦是自制的,属拉线式竹底铜簧口弦,簧舌有1-5片等类,演奏者通过拉拨力量..阅读全文→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和音乐,这种源于生产和生活的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是朴实而奔放的。高山族同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表达他们对丰收、对神灵的感情,他们通过肢体的语言来传达他们的感受,每当举..阅读全文→
听众朋友,在云南省西南部,有一个地方,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而得名,又因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因此被称做“太阳转身的地方”,这里也是全国县名最长的县,这里就是双江,它的全称叫做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阅读全文→
拉祜族民间舞蹈种类很多,与生产、生活内容有关,富有很浓的生活气息。有表现动物动作的白鹇舞、小米雀舞、鸡喝水舞、青蛙舞;有表现生产活动的栽秧舞、打谷舞、丰收舞、伐木舞;也有表现生活情趣的老人舞、手巾..阅读全文→
拉祜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口304174 人(1982年统计)。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拉祜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和器乐两大类。 【民间..阅读全文→
拉祜族小三弦,是拉祜族、佤族和哈尼族爱尼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因拉祜人最为喜爱而得名。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地。 形制比较独特,它不仅与汉族的..阅读全文→
拉祜族葫芦笙制作工艺在拉祜族聚居区十分普遍,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嘎乡南六村南嘎河寨是葫芦笙制作技艺水平较高的一个拉祜族村寨。 拉祜族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葫芦笙。..阅读全文→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舞蹈自然要以此地为焦点。不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贵州卷》一书中,记录的个别三都水族舞蹈已经无法在今天找到“原版”。所幸的是,还有不少水族舞蹈或是存在、兴旺于..阅读全文→
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器乐,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音乐流传于东巴口头,或零星保存于东巴经和东巴画中。除了占卜经书以外,东巴经书都是要通过诵唱表现出来的..阅读全文→
“哦热热”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如“热美搓”(即跳哦热热之意),“热美迪”(即正统的及大哦热热之意),“四哦热”(即四步走的哦热热,又称“骨气蹉”),“幕不热”(即为老人送终之意),“兴都热”为插秧时..阅读全文→
在纳西族地区流传的“拟兽舞”相传系由内地传来。明末清初之时,孔子第六十六代孙孔熙询到丽江建孔庙、兴孔学之时,将此舞蹈整套带至丽江,并“顺携专门艺人操之”,今已成为纳西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每逢春..阅读全文→
二簧,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同汉族京胡,音色脆亮,用于演奏“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形制与京剧伴奏乐器京胡相同。琴筒竹制,圆筒形,多使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阅读全文→
“芦笙舞”流传在丽江的山区、半山区及江边河谷地区的部分坝区。是纳西青年们所喜爱的舞蹈。 纳西语称“芦笙舞”为“芦笙蹉”,是用芦笙伴奏的舞蹈。舞蹈动作比较复杂,而且动作幅度大。吹芦笙者,就是领舞者,他..阅读全文→
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阅读全文→
拍板,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阅读全文→
“打跳”流传于丽江县、宁蒗县、中甸三坝等纳西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纳西语称“咚罗丽”或“纽踔”。 “咚罗丽”有“欢乐的跳舞”或“大家来跳舞”等含意。有些地区因其舞时用笛子和葫芦笙伴奏,也称之为“芦..阅读全文→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纳西古乐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朝的词、曲牌音乐,形成了它独特的灵韵,被誉为“音乐化石”。 纳西古乐有..阅读全文→
“整歌”系德宏景颇族载瓦支语,“整”是鼓,“歌”是跳。景颇语称“同嘎”;泸水县茶山人称“支高”,在茶山语中“支”是唱,“高”即跳,合起来就是“又唱又跳的歌舞”。整歌是景颇族为庆贺新房落成而举行的一..阅读全文→
景颇族的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生产劳动性和欢庆性等五类。祭祀性舞蹈有"总戈"、"布滚戈"、"金再再"等,动作粗犷豪放,形象生动。狩猎性舞蹈有"龙东戈",军事性舞蹈有"向戈"(耍刀)、"串戈"、"以弯弯"等。生..阅读全文→
“目瑙”为景颇支系语,“纵歌”为载瓦支系语,近几十年来,习惯地称为“目瑙纵歌”,意为聚集在一块场地上跳舞。原属祭祀性舞蹈盛会。 景颇族的宗教信仰为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他们把鬼分为三类:一类是天上..阅读全文→
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十分发达,遗产丰富,男女老幼都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许多传说、故事、诗歌、民歌等均由专门的民歌手、弹唱琴手等艺人代代相传。在表演时,使用的最主要、最普遍的乐器是“库姆孜”。民间有句..阅读全文→
萨满舞 达斡尔族过去主要信仰萨满教,主持萨满教仪式的人叫“萨满”,达斡尔语为“雅达干”。萨满男女皆有,平日仍参加劳动。其职能主要是维护本民族的安全和兴旺,如为患者跳神看并祈求生产丰收(达斡尔族昔日..阅读全文→
达斡尔族乌钦又作“乌春”,是达斡尔族的曲艺说书形式,形成并流行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富裕县和龙江县,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以及新疆..阅读全文→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主要指的是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说唱曲《午勤》(乌春)、民间舞《哈库麦》(鲁日格勒)的伴唱曲,以及用民歌曲调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器乐曲、舞曲等。 历史上达斡尔族没有专业作曲家和专业从事..阅读全文→
哪里有“哈麦库”,哪里就有达斡尔族,这是人们的共识。“哈库麦”又称“鲁日格勒”,即歌与舞交织在一起的娱乐形式。它具有达斡尔族独特的韵律及风格。本文就其起源、发展及其走向谈些意见,和众家交流,以利于..阅读全文→
达斡尔族是契丹族的后裔。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入主中原有少数民族之一。契丹族在中原建立辽朝,统治中原二百多年,吸收了中原汉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模式,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游牧..阅读全文→
彩调是流行于广西北部桂林、柳州、宜州、河池一带的汉语地方戏曲。彩调内容有农事问答、有青年谈情,也有吉祥祝福,还有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即兴演唱,深受仫佬人家欢迎。 约在1880年前后,仫佬人聚居的罗城等地已经..阅读全文→
“师公戏”又名“唱师”,它的前身是“跳神”,主要流行于河池、宜山,以及邕宁、武鸣、来宾、贵县等壮族居住区。罗城县仫佬族有与“师公戏”近似的“傩愿戏”,仫佬话叫“希罗钦”,往往是在“依饭节”时由“鬼..阅读全文→
资料图 今天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北部岷山地区的羌族,是华夏56个民族大家庭中始终保存最初族源,具有最古老民族历史的唯一民族。 远古时代以游猎为生的氐羌部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在5000..阅读全文→
资料图:茂县黑虎寨“黑虎将军舞” 背景链接:黑虎羌寨泛指黑虎乡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西北角28公里处,是一个纯羌族地区,海拔在2000——2500米之间。羌寨以大寨为村,小寨为组,..阅读全文→
因羌族自古崇信“白石神”,所以四面高低不等,错落有致的石屋四角都堆放着雪白的石块,蔚蓝色的苍穹下,拴成长串的火红色的辣椒和黄灿灿的玉米挂满窗外和围墙,一缕阳光的金辉使色彩和谐又夺目,我们都被这藏匿..阅读全文→
资料图:自娱性舞蹈《对衣襟舞》 自娱性的《对衣襟舞》是未婚青年男女在集会或节庆时,用于选择情人或与情人共舞的“锅庄”类舞蹈。参加舞蹈的人数不限,但男女人数必须相等地分站成内外两圈,并按相反方向..阅读全文→
资料图:羌族锅庄 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阅读全文→
羌族极为重视丧礼,丧葬仪式古风甚浓,明代《维州志》记载:“人死则座于木架上置之仓舍,衣帽弓俱如生佩服,端公咒一献以猪羊,用火烧之。”羌族举行葬礼的当天夜晚跳忧事锅庄,各地羌寨跳忧事锅庄的动作和名称..阅读全文→
羌语意为:“尊敬客人,以礼相待”,是迎送宾客的礼仪性舞蹈,多由老年人表演。表演时,男女舞者数人,分别站立成扇面形,面向宾客,用小指扣住两侧人的腰带,缓歌慢舞,用赞美的歌词,表达全寨人对宾客..阅读全文→
祭龙节祭龙仪式的头两天,白沙村的男女老少就忙碌起来:准备祭祀用的猪,担水、捋松针、打柴、扎纸龙,同时还要排练祭龙的歌舞,落实烧火、杀猪、接客等不同分工。祭龙这天,全村农闲,男女长幼,身着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向开阔的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