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伴着大鼓舞 阅读全文→
同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民族一样,藏族人民的生活也有各种各样的花样,人们创造了纷繁的娱乐方式,除了骑马、射箭、跳舞、唱歌外,还有一些不大为外人知晓的传统娱乐项目。随着民族融合的深入和现代文明的影响..阅读全文→
苦乐与共的舞蹈团体朗玛吉度 “朗玛吉度”,是20世纪50年代前拉萨民间音乐舞蹈艺人的团体。“朗玛”是拉萨地区群众最喜欢的民间音乐和歌舞种类,“吉度”意为苦乐与共的互助团体。 这个团..阅读全文→
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广阔的民族之一。藏族的分布区域以西藏自治区为主外,还遍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多个省份。藏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也正是由..阅读全文→
阿里扎达土林袁学军/摄 尽管也有不少人从事较多的边境商贸活动,阿里人并未染上狡诈、贪欲的习气,一如其他藏区的人民一样淳朴、忠厚、虔诚。无论物质生活如何贫乏、艰苦,他们始终自得其乐,唱歌跳舞成..阅读全文→
康巴山歌音域宽阔舒展,节奏自由随意,旋律优美跌宕,有“云的飘逸,风的潇洒”,人们称之为“康巴昂叠”(康巴华彩性的山歌)或“康巴昂任”(康巴长调)。而山歌中特殊的韵味——昂叠就像被风吹打的经幡,落在石..阅读全文→
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的藏族,集中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4省内各地区。藏族发源于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游地区。 藏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造..阅读全文→
藏族艺术家才旦卓玛在演唱西藏民歌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阅读全文→
西藏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以拉萨为中心的多流派专业、业余藏戏团队,便要持续半个月,轮流在城乡各地演出白马文巴》、《卓姓桑姆》等八大传统藏戏,成为夏天西藏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记得笔者刚进藏时,还看过西藏..阅读全文→
与我们熟悉的京剧脸谱相似,藏戏面具的不同颜色也对应着所代表人物的不同性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藏戏面具的色彩与性格。 白色面具 白色面具表示人物性格纯洁、善良、温和,无害人之心,意味..阅读全文→
藏戏中的社会斗争剧 直接反映农奴制社会尖锐的阶级斗争剧目《朗萨雯蚌》,虽然有着明显的宗教宣扬和封建道德的说教,但它塑造的一个农家女(实际上是农奴)从被领主强迫订亲,到抢婚和成家生子后受迫害,直..阅读全文→
藏戏中的传说故事剧 《白玛文巴》,这是一个比《诺桑王子》更加神幻奇异的神话剧。白玛文巴这个商人的后代,誓为被国王害死的爸爸报仇的苦孩子,不仅有“哪吒闹海”式的本领,而且还有齐天大圣孙悟空降伏妖..阅读全文→
藏戏中的历史人物剧目 反映历史上松赞于布与文成公主的唐蕃和亲佳话的剧目《文成公主》,着重描写噶尔东赞去长安,事先带了松赞于布王的三封密函,回答了唐皇三次考问,又与财国波斯、军国格萨尔、强国霍尔..阅读全文→
藏戏中的爱情神话剧 主要内容反映爱情生活的剧目《诺桑王子》及《云乘王子》《拉莱沛琼》《若玛囊》等。《诺桑王子》抒写与表演的是人间王子与天界仙女之间的浪漫神奇的故事。即使最纯粹的浪漫主义文艺也不..阅读全文→
藏戏中的宗教演义剧 藏戏传统剧目普遍带有宗教演义性质,像历史人物剧《文成公主》中,松赞干布被演绎成观音菩萨的化身,文成公主则是绿度母的化身;《朗萨雯蚌》是根据当时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个真实事件写成..阅读全文→
藏戏中的人情世态剧 主要内容反映人情世态的剧目有《卓娃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等。《卓娃桑姆》透过空行母卓娃桑姆与魔妃哈江相斗争的宗教演义,其实所反映的是王宫中前妃迫害新妃的故事。《顿月..阅读全文→
藏族群众在欣赏藏戏 募捐戏 据说藏戏是由汤东杰布为造桥募捐演出而产生的。这个传说对西藏各地民间戏剧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过去在后藏拉孜、昂仁、定日一带,观众看完演出向戏班捐赠的物品中,一定有一..阅读全文→
祖师爷、藏戏之神——汤东杰布 西藏过去的民间藏戏活动中,都把汤东杰布作为戏神来供奉祭祀。藏戏演出场地中心都供有汤东杰布塑像或唐卡画像,开场戏也主要是祭颂汤东杰布的内容,看戏的观众捐..阅读全文→
藏戏的唱腔(朗达) 藏戏的唱腔“朗达”,本是“传记”或“传奇”的意思。藏戏以演各种人物或神佛传记或本生故事为主要内容,人们为将歌曲与藏戏唱腔加以区别,习惯地把藏戏唱腔称为“朗达”。 藏戏的朗..阅读全文→
雪顿节的藏戏 从宗教节日到以藏戏演出为主的艺术节 “雪顿”,原意为每年夏转秋宗教活动中举行的奶酪宴会。早在宗喀巴改革藏传佛教时,就为新创立的格鲁派(黄教)制定了严格的戒律,从藏历四月至六月要..阅读全文→
藏戏演出的广场与舞台 藏戏舞台美术在1959年民主改革后才逐渐形成,以前只有在广场演出藏戏等民族戏曲时所用的面具。戏衣、冠戴饰物、涂面化妆和道具等。藏戏美术主要来自早期民间美术和藏传佛教的一些传统..阅读全文→
白面具藏戏的三个流派 宾顿巴 相传宾顿巴是藏戏最早的一个剧团。传说汤东杰布为造铁索桥,到处募化,吃尽了苦,感动了一位女神,托梦给他,让他到山南琼结去找“七兄妹”(另一说是“七姐妹”)演戏。他..阅读全文→
在我国戏剧理论界,历来把藏戏当作藏民族和藏族地区惟一的一个剧种对待。及至《中国戏曲志》西藏卷、四川卷、青海卷、甘肃卷陆编编纂竣工,以及青、甘、川、藏四省区藏戏研究者们的努力,藏戏剧种问题的研究才..阅读全文→
藏戏的起源 源自民间歌舞百艺杂技 藏族早期民间歌舞百戏中已开始有戏剧性质的艺术形式。据《西藏王统记》载,松赞干布颁发《十善法典》时举行的庆祝会上,“令戴面具,歌舞跳跃,或饰嫠牛,或狮或虎,鼓..阅读全文→
夏地亚纳 夏地亚纳 夏地亚纳 “夏地亚那”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也是深受维吾尔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舞者人数多少不限,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两臂上举,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阅读全文→
维吾尔族赛乃姆 维吾尔族的赛乃姆 ???在众多的传统民间舞蹈中,“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城镇乡村,深为广大维吾尔族群众所喜爱。这种舞蹈非常自由活泼,没有固..阅读全文→
纳孜尔库姆是别具一格的民间舞蹈,产生于吐鲁番,流行于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区。 据民间传说,“纳孜尔”是一个穷苦人的名字,“库姆”是击鼓声。很久以前,纳孜尔编了很多讽刺嘲笑反..阅读全文→
刀郎舞 “刀郎舞”又称“刀郎赛乃姆”,是表现狩猎过程的一种粗犷豪放、节奏深沉、动作刚劲有力的民间舞蹈,盛行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深为全疆人民所喜爱。每当佳节喜庆、宾朋..阅读全文→
维吾尔族“麦西来甫” 维吾尔族“麦西来甫” 维吾尔族“麦西来甫” 麦西来甫是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广场歌舞聚会”之意,是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一种以歌舞和民间娱乐融为一体的娱乐形式,以舞为主,配..阅读全文→
艾提尕尔广场上的“萨玛舞” 跳萨玛舞 跳萨玛舞 历史悠久的喀什“萨玛舞”是与维吾尔族传统的“赛乃姆舞”、“刀郎舞”、“夏迪亚纳舞”和“纳祖尔库木”并列的五大民间舞蹈之一。是维吾尔族最有代表性..阅读全文→
顶碗而舞,是中国许多少数民族极为喜爱并极其流行的舞蹈形式,特别是在新疆、内蒙等地区,历经悠久岁月的磨砺而愈加受人欢迎。这类舞蹈奇就奇在技与艺的交融性上,对舞蹈演员的要求极高,往..阅读全文→
多朗舞,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动作粗犷矫健的一种民间舞蹈,盛行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深为全疆人民所喜爱。 “多朗”之称 多朗..阅读全文→
维吾尔族民歌表演 维吾尔族民歌和木卡姆有近似的情况,由于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不同,各地维吾尔族民歌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伊犁民歌多抒情;哈密民歌多简短明快;喀什民歌多奔放粗犷。维吾尔歌手演唱常有乐器..阅读全文→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经常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麦西来甫”。麦西来甫一词为聚会之意,是维吾尔族传统的群众性民间文娱活动形式。其中主要有“节日麦西来甫”、“婚礼麦西来甫”、“丰收..阅读全文→
如果说“弹拨尔”是一种能奏出极富有魔力的乐器,那么“热瓦甫”这种乐器就是最为普及的乐器了。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阅读全文→
胡西塔尔 胡西塔尔是维吾尔族民间古老的拉弦乐器,久已失传,20世纪70年代吐鲁番著名维吾尔族器乐演奏家、乐器制作家吐尔逊江经改革制成了胡西塔尔,使古乐器重获新生。。其外形与曼陀林相似,演奏姿势和方法..阅读全文→
“都塔尔”的琴声清脆、悠扬,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钟情的唯一的指弹弦民间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独”意为“二”,“它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阅读全文→
新疆的民族乐器--弹拨尔 弹奏“弹拨尔” 新疆的维吾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乐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维吾尔族的乐器丰富多彩,共有十几种,分为弹拨、拉弦、吹管和打击四类,其中弹拨乐器占多数..阅读全文→
“木卡姆”是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整个伊斯兰文化圈内拥有的一种乐舞形式。“木卡姆”这个词源于阿拉伯语。在现代维吾尔语中,这个词有广、狭两个含义,广义指一种大型古典歌舞套曲,狭义则指以散板形式维吾..阅读全文→
古乐器萨巴依,制造年代:清,长57.8cm,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萨巴依是维吾尔族和乌兹别克族的民间乐器,汉族称之为铁环,旧时多为街头艺人使用,20世纪50年代后,用于民间歌舞伴奏。它既是重要的节..阅读全文→
维吾尔族的民间说唱艺术也非常丰富,常见的表演形式有“达斯坦”、“苛夏克”、“埃提西希”、“来派尔”和“瓦依孜勒克”等。 达斯坦表演 达斯坦 “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的一种曲艺..阅读全文→
维吾尔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拨弦乐器有都它尔、弹拨尔、热瓦甫、卡侬,拉弦乐器有萨它尔、艾捷克,击弦乐器有扬琴等。吹管乐器主要有笛子、唢呐、巴拉曼(又名皮皮)、雀拉(类似汉族古乐器陶埙)、口弦、喀(长..阅读全文→
被誉为“歌舞之乡”的新疆,戏剧艺术也同歌舞艺术一样辉煌,据汉文史书记载,以及本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证明,维吾尔族戏剧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公元1世纪的印度戏剧家马鸣,以佛教文化内容为主..阅读全文→
黔东南台江反排地区的未婚青年们,特别喜爱一种欢腾而潇洒的集体舞蹈《反排木鼓舞》。因舞蹈必须由敲击架在一旁的木鼓为伴奏而得名。苗族是盛产“鼓舞”的民族,在不同的节日和场合,各具内容、规模和表演..阅读全文→
苗族的板凳舞主要流行于革一、后哨、大塘、台盘等地。是在走亲访友时,妇女们酒后随兴而起的一种舞蹈。舞蹈场地不限,或在某家里,或在寨坝上。这种舞蹈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板凳,因而得名板凳舞。舞蹈时有两种跳..阅读全文→
传说从前平塘姑鹿(地名,今新塘乡)这个地方有一家苗族,父母早已双亡,只留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哥哥叫巴卡,十九岁;弟弟叫巴母,十六岁,兄弟俩聪明、勤劳,很受大伙喜爱。每天,哥哥上山打柴,打得的柴除烧..阅读全文→
在苗族青年男女中,最常见也是他们最喜爱的集体舞蹈叫《踩堂》,每逢年节举行《踩堂》时,由英俊男子组成的芦笙队,人人手把芦笙边吹边晃动着躯体绕坪而来。高昂而清脆的芦笙调,在发自坪中心雄芦笙柱下的..阅读全文→
祭龙节祭龙仪式的头两天,白沙村的男女老少就忙碌起来:准备祭祀用的猪,担水、捋松针、打柴、扎纸龙,同时还要排练祭龙的歌舞,落实烧火、杀猪、接客等不同分工。祭龙这天,全村农闲,男女长幼,身着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向开阔的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