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时间:【农历六月二十四】 节日举行国家民族:【彝族】 节日类别:【少数民族节日】 关注:520次 分享到:
火把节的简介
火把节是居住在云南的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拉祜族人民的节日。其中彝族举办的最为兴盛,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举行。
火把节一般要持续几天。节日期间人们穿上节日盛 ,参 加摔跤、斗牛、射箭等各项活动。入夜后,人们纷纷点起火 把,照亮漫山遍野。人们尽情地唱啊、跳啊,通宵达旦。
彝族民间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普遍、最隆重的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又叫“‘星回节”。
火把节的节日活动
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就要淮备两件事:一是准备火把节的祭牲品;二是准备家人的过节服装。彝家姑娘们要准备头帕、彩衣及彩裙等,有的姑娘还为自己的情人赶制衣裤、腰带及花包;小伙子们也为自己的情人购置银领扣、耳环或耳坠,有的甚至专为情人赶制蓝色披毡、买黄布雨伞等。因此甲有的艺术家也称彝族火把书为“情歌会”。
在外族村寨中,除了各户自己准各各种过火把节的食物以外,拜年全村还要集资买一头或数头牛来宰杀,以示众人一心敬火神祛灾。各家各户都派专人采购酒、糖,面条、水果之类的节日食品,有的是自己节日期间吃,有的是专门为了送人。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一早,山寨家家户户把屋内外打扫得午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炒制燕麦炒面·女人们准备节日饭,男人们一早就去指定的地方。去宰杀寨子里集体集资买来的过节牛,然后再把牛肉分给各家各户,传说吃了牛肉会吉祥平安。 各家各户吃过丰盛的晚餐,祭祖祭神后,就开始点火把仪式了。年轻人把他们早已精心准备好的火把拿出点着,绕屋转一圈或三圈,转完后走向自家的庄稼地,绕一圈或穿过,同时口中大声念道:“烧掉害虫.烧掉瘟神,五谷饱满,六畜发展。“然后与其它的火把汇合,形成一条条火龙,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使一个个寂静的山寨沸腾起来。火龙汇集到一起,来到村寨的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
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手拉手围成圈子载歌载舞。老人弹着月琴,小伙子吹着笛子,姑娘们吹弹着挂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歌唱关好的生活。到处足歌舞的海洋。
火把节期问,国内外游客大量涌来,做生意的人也接踵而至。除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外,各种群众性的文艺体育表演节目也一年比一年更丰富多彩。
火把节还是白、纳西、哈尼、拉枯、普米等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
火把节的来历各民族都有众多的说法,不过以下两种说法种颇为流行。
相传在唐朝开元年间云南被划成6个地区, 即“六诏”。分别由6个诏王统治。其中,以蒙舍诏诏王皮罗中外节日纪念日1001 阁的势力最大,他时时刻刻想吞并其他五诏,称霸南疆。
有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6诏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在蒙舍……查看详细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天上的大力士与地上的大为士相约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三摔跤……查看详细
相关阅读链接:火把节的是怎么来的? 彝族简介
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一带的毛南族人,每年腊月三十晚上,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毛南族的祖先就在卡蒲这块山青水秀的地方生息劳作。一天,一个外出做生意的毛南族人急急忙忙跑回来对寨老说:“今年三十晚,一支异族人将要来侵占我们的地盘。他们人高马大,兵器精良,……”寨老立即召集大家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硬拼是要吃亏的,只有采取疑兵计,才能击退外族人的进攻。于是,寨老组织全寨男女老少在寨脚、路边和山坡上插了许多亮槁,再用猴滕把亮槁牵连起来,并挂上许多炮竹。天快黑时,全寨人马四处埋伏,封锁消息,备足牛角、火药、锣鼓家什,等待入侵的异族人。当异族人马趁着夜色扑进寨脚时,突然一声炮响,埋伏多时的毛南族人们点燃亮槁,牵动猴滕,顿时,锣声、鼓声、牛角声、炮竹声和怒吼声响成一片。异族人见山坡上、路边都亮起晃动的火把,弄不清到底有多少毛南族人,以为中了埋伏,个个吓得心惊肉跳,不敢往寨子里冲,纷纷夺路而逃。有的异族人在逃跑时,由于不熟悉地形被毛南族人捉住拉进寨子,寨老们亲自给他们松绑,用最好的酒菜招待他们,给他们压惊,并耐心规劝,使俘虏们很受感动。从此以后,异族人再也不来侵犯毛南族的地盘。
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劳,年年都在除夕晚上全寨人集中在一起,手持点燃的火把,敲锣打鼓、吹牛角、放炮竹,互祝新年快乐,与邻寨群众互相对“骂”、捉“俘虏”,据说“骂”得越凶,来年就越吉利,对“骂”正酣,双方暗中派人混入对方人群,出其不意,将对方成员“俘虏”归寨,用酒肉惩罚,将其灌醉。这个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毛南族人叫它“火把节”。
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
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这个隆重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怕地上的晦气冲上来,下令把天门长闭不开。可是不久,十八层天游腻了,仙境看烦了。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下旨打开天门,想看看人间的景致到底如何。天门一开,春风习习,只见人间绿水青山,百花争奇斗艳,玉皇大帝看得心驰神往,烦恼顿消。
玉皇大帝把人间看了个够,又转身看看天宫,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怎么我的天宫竟然比不上凡间了,这还得了?”边说便下旨,叫红面天神把人间统统烧光。
掌火的红面天神领旨后,腾云驾雾来到凡间。他并没有马上放火,先巡视一番,看到凡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天宫的生活没法比。掌火天神爱上了凡间,他不忍心烧毁这美丽的人间,不忍心摧残善良的百姓。虽然,他知道违反玉皇大帝的旨意定有杀身之祸,但他要避恶行善,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执行玉皇大帝的旨意。主意一定,他便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撒谎道:“人间已经烧成灰烬。”玉皇大帝听了非常高兴:“哈哈,现在我的天宫远胜人间了。”
隔了好久,玉皇大帝又觉得厌烦起来,他想看看被烧毁的人间。他又在仙姬们的陪伴下来到天门前,可是一看,他几乎要发疯了。人间不但没有被烧毁,反而更加繁荣昌盛,幸福美满了。他知道红面天神违背了旨意,一怒之下,叫左右诸神把掌火天神捆了起来,推出去处死他。
掌火天神被杀时,一滴血溅出天门,落到大地上,滴在雪山脚下村寨旁边的一座庙里。有个和尚看见了这滴血,就小心地用红布把它包了起来,搁在殿里。
六月二十四日那天傍晚,人们刚从田里收工回来,突然从庙里跑出一个小娃娃,拦住人们哭诉道:“专横残暴的玉皇大帝嫉妒人间的美好,今晚要派天兵天将下来烧毁凡间。你们赶快在门前点起火把,一连点三个晚上,点得越旺越好。这样用假火瞒过玉皇大帝,他和天兵天将们看见人间已经在烧了,就不会在下凡来捣乱了。”
这个小娃娃就是掌火天神的心血变成的。善良的人们相信了他的话,就按照他的方法,纷纷点起火把,男女老少都舞起火把,一连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玉皇大帝看了三个晚上,看到人间一片火海,才放心的回天宫去了。
人们终于躲过了一场劫难。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表示对掌火天神的敬意,每到六月二十四日就要扎火把,点火把。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拉祜族过火把节。当日,人们要点着火把到田间地里举行叫谷魂仪式。路遇拉祜族人 家叫谷魂,切记不能与他们讲话,否则被认为会惊动神灵,也不能随意触摸治鬼器具。火把节之日,禁止外人入寨。
传说,从前有个恶人,专吃人的眼睛。一位善人知道后,每天找田螺给他吃,使他不再吃人的眼睛。
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善人没找到田螺,便买了一只羊,给它安上一对蜂蜡做的角,点燃以后,让它去山上喂恶人。羊在山上跑,两只蜡角把山上照得亮堂堂的,恶人以为到处是火,忙躲进一个岩洞,并用一块石板把洞口堵好。
日子一久,恶人无力搬掉石板,最后被岩洞里冒出的水淹死。从此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高举火把,以示庆贺。
火把节是德宏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傈僳族过火把节别有一番情趣,节日这天,寨子里热热闹闹,人们喜笑颜开穿上节日盛装,全家团圆,杀猪宰羊,谈天说地,论古道今,美美地喝着水酒,唱歌跳舞,人人讲团结、家家户户互相祝福。
这天,待到倦鸟归林、夕阳衔山时,人们点起火把从屋里到屋外,从院内到院外熏烧灾虫。火把左右摆动,上下舞动。老年人边舞动火把边念叨:“烧死跳蚤、烧死老鼠、烧死魔鬼、烧死一切害人虫!……”然后,老人又拿着火把去照果树,念道:“开花吧!结果吧!让人们收获吧!”众人同呼:“开花吧!结果吧!花果满山,粮食满仓!”入夜,火塘通明,人们欢欢乐乐跳起芦笙舞、三弦舞。亲亲热热手拉手举行跳戛、唱民间叙事长诗《火把节调》。这个调子也称“半年生产调”,其内容是总结半年生产经验的。这时春播夏收的作物,如荞子、洋芋等等已成熟收进了家。人们唱丰收鼓干劲,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 过得最隆重和认真。
大理地区的白族过六月二十四日,彝族过 六月二十五日。节日这天,各村寨都要坚一把大火把,在上面 插上写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语言 观看过大火把之后,各家各户的小孩耍玩小火把,并在大人的 带领下,到田边园内用火把驱逐害虫,还在火把上撒把松香, 以除害避邪,直至火把燃尽为止。
耍完火把之后,各家聚会吃 水果和食物。晚上睡觉时,妇女和小孩要用一种捣烂的“凤仙花根”包捂手指头,第二天即把指甲染红,传说是以此纪念邓 赕诏主皮罗造的妻子柏洁慈善夫人,象征忠贞的爱情。
大理地区的火把节历史悠久,一说始于汉代,是纪念阿南夫人的;一说始于唐代,是纪念慈善夫人的;一说是纪念古代战争胜利 的,众说纷法,各说其是。
根据史籍记载,火把节属于火崇拜,火把节古称“新火节”,因为火是光明的象征,代表理想和希望。其始于时间,应在古代部落时期,古代先民取来火种,重新生火,目的是为了除旧布新,让火永不熄灭。记载大理火把节最早的史籍是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是书《诸夷风 俗》条说:“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火相烧为戏,谓之躯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