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文古书 -> 史书传记 -> 太平广记:《太平广记》之神仙河上公原文注释译文
《太平广记》之神仙河上公原文注释译文

副标题:  作者:【】  分类:】  关注:232次  分享到:


《太平广记》之神仙河上公【原文】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敕诸王及大臣皆诵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
《太平广记》之神仙河上公原文注释译文

神仙河上公

【原文】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敕诸王及大臣皆诵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①,乃使赍所不决之事以问。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幸其庵,躬问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域中‘四大’,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公即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俛仰而答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车稽首曰:“朕以不德,忝统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虽治世事而心敬道,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有以教之。”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不事多言也。余注此经以来,一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②,天地泯合③。帝甚贵之。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尽通,故神人特下教之。而恐汉文心未至信,故示神变。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耶。

【注释】

①义旨:意义与宗旨。

②晦冥:意为天色昏暗阴沉。

③泯合:暗合,混合。

【译文】

河上公,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什么,汉文帝的时候,他在河边用草搭了间屋子居住,于是人们就给他起了这么个称呼。当时汉文帝非常喜欢读老子的《道德经》,并且命令王侯大臣们也要诵读。但《道德经》中有好多地方弄不懂,当时谁也讲不明白。文帝听人们都说河上公能够理解老子论著中的深奥含义,就派使者拿着那几个不懂的问题去找河上公请教。河上公对使者说:“道家的思想和德行是很严肃尊贵的事情,怎么可以隔着这么远来问询呢?”于是文帝驾临河上公的草房,亲自向河上公求教。文帝说:“全天下都是君王的国土,四海之内都是君王的臣民。老子所说的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之中,君王就居其中之一。你虽然懂得道学,但你也是我的臣民,为什么不能尊重我,要这么高傲呢?”随即,河上公就拍着手坐着腾空而起,慢慢上升,到了离地有好几丈,低头看着仰视他的汉文帝说:“我向上到不了天界,中间不会牵涉到人,向下不挨着土地,怎么能算你的臣民呢?”文帝这才下了车向河上公赔罪:“我实在是无德无才,勉强继承了帝业当了皇帝,能力太小而责任重大,常常为此担心忧虑。虽然身在皇位日理万机,但心中更敬仰道术。由于自己无知蒙昧,对道家学问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只希望您能对我加以指点教化。”河上公就把两卷典籍《素书》给了汉文帝,并且对他说:“回去后仔细研究这两卷书,修道中的疑难问题就都解决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书,我注此经以来已经过了一千七百多年,只传了三个人,你是我传授的第四个人,千万不要把它拿给不相干的人看!”说罢就突然不见了,只见云雾蒸腾,天地变得混沌。文帝十分珍惜那两卷典籍。有人说,因为文帝喜欢研究老子的学说,而凡人俗子又不能完全通晓其中的精义,所以上天专门派了河上公来传授他。又怕文帝不能坚信,才显圣变化给文帝看。所以说圣人的想法非同凡响,却是和百姓的想法相通的。

点击查看与:神仙 河上公 太平广记 有关内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老子》第六十二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六十二章[原文]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四十五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四十五章[原文]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三十六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三十六章[原文]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三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三章[原文]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七十一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七十一章[原文]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五十四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五十四章[原文]善剑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