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文古书 -> 史书传记 -> 汉书:《汉书》之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原文及注释
《汉书》之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原文及注释

副标题:  作者:【】  分类:】  关注:89次  分享到:


本文是《汉书》之汉书新注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  【说明】本传叙述杜周及其子杜延年、其孙杜缓、杜钦以及玄孙杜业等人的事迹……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汉书》之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原文及注释

《汉书》之汉书新注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

  

【说明】

本传叙述杜周及其子杜延年、其孙杜缓、杜钦以及玄孙杜业等人的事迹。杜周,初为张汤部下,摧为廷尉,用法刻深,惟君主意旨是从。任职期间,关押了很多人,增加了不少官吏。官至御史大夫。杜延年,明习法律,附从霍光,颇受信用,官至御史大夫。杜缓,官至九卿。杜钦,少好经书,初谏成帝抑女宠,躬节俭,后为王凤幕僚,常与议朝政。《史记》将杜周列于《酷吏传》,《汉书》则立专传,因其子孙贵盛之故,如张汤例;传文因仍《史记》文;传未评论不免俗气。  

  杜周,南阳杜衍入也(1)。义纵为南阳太守(2),以周为爪牙,荐之张汤(3),为廷尉史(4),使案舆失亡(5),所论杀甚多。奏事中意(6),任用,与减宣更为中丞者十余岁(7)。

  (1)南阳:郡名。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杜衍: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2)义纵:见本书《酷吏传》。(3)张汤:本书有其传。(4)廷尉史:廷尉属下的小吏,一般是协理事务。(5)案:案验,查力、边失亡:指边塞被寇略而损失人口、士卒、财产等情况。(6)中意:指中君之意。(7)减宣:见本书《酷吏传》。中丞:彻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职。

  周少言重迟(1),而内深次骨(2)。宣为左内史(3),周为廷尉、其治大抵放(仿)张汤,而善候司(伺)(4)上所欲挤者(5),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现)其冤状(6)。客有谓周曰:“君为天下决平(7),不循三尺法(8),专以人主意指为狱(9),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10),后主所是疏为令(11);当时为是(12),何古之法乎!”

  (1)重:庄重。迟:不敏捷。(2)内深次骨:意谓阴险毒辣,用法深刻。(3)左内史:官名。与右内史同治京师。(4)候伺:指观察揣摩天子之意。(5)挤:排挤。(6)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长期系狱不理,待天子询问时,则稍稍显现其冤状。(7)决平:审判公平。(8)三尺法:指已成文的法律。汉代法律书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曰“三尺法”。(9)狱:指判案。(10)主:指君主。著:谓著明。(11)疏:谓分条说明。(12)当时:合乎当世。这里指合当今皇帝之意指。

  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1)。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2),不减百余人。郡吏大府举之廷尉(3),一岁至千余章(4)。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里,近者数百里。会狱(5),吏因责如章告劾(6),不服,以掠答定之。于是闻有逮证,皆亡匿。狱久者至更数赦十余岁而相告言(7),大氏(抵)尽低以不道以上(8),廷尉及中都官诏狱逮至六七万人(9),吏所增加十有余万。

  (1)诏狱:指皇帝交办的案子,以及关禁有关案犯的监狱。(2)二千石: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3)郡吏大府举之廷尉:郡吏大府的狱事皆归廷尉。郡吏:指郡大守。大府:指丞相、御史大夫之府。举:皆也。(4)章:告状之章。(5)会狱:往对证之时。(6)责:指责令证人。如章告劾:照章揭发和作证。(7)狱久者:指案予长期拖延者。更:历也。更数赦十余岁而相告言:意谓经过多次赦免、时过十多年,仍然不获赦免了结,而仍相告发。(8)大抵:大都,大概。诋以不道:诬陷为不道(指大逆、杀害无辜等)。以上:指以案上奏于天子。(9)中都官:京师诸官府。逮至六七万人:言所及拷问者达六七万人。

  周中废(1),后为执金吾(2),逐捕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3),上以为尽力无私,迁为御史大夫(4)。

  (1)中废:中途免职。(2)执金吾:官名。掌京师治安。(3)桑弘羊:洛阳人,见《食货志》及《霍光传》。卫皇后:即卫子夫,汉武帝皇后,见《外戚传》,(4)迁为御史大夫:杜周于大汉二年为执金吾,天汉三年二月为御史大夫。任御史四年,于太始二年(前95)卒。

  始周为廷史(1),有一马,及久任事,列三公(2),而两子夹河为郡守(3),家皆(资)累巨万矣。治皆酷暴,唯少子延年行宽厚云。

  (1)廷史:廷尉史。(2)列三公上在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列。(3)两子:措杜延寿、杜延考(齐召南说),夹河为郡守:夹着黄河为河南、河内两郡之太守。

  延年字幼公,亦明法律。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秉政(1),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余,补军司空(2)。始元四年(3),益州蛮夷反(4),延年以校尉将南阳士击益州,还,为谏大夫(5)。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盖主、燕王谋为逆乱(6),假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7),以告大司农杨敞。敞惶惧,移病(9),以语延年,延年以闻,桀等伏辜。延年封为建平侯。

  (1)霍光:本书有其传。(2)军司空:疑为军司空令。原文脱一“令”字或“丞”字(陈直说)。(3)始元四年:即公元前83年。(4)益州:西汉益州,包括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5)谏大夫:官名。掌论议,属郎中令(光禄勋)。(6)上官桀:参见本书《武五子传》、《霍光传》等。盖主:即鄂邑盖长公主。见本书《外戚传》,燕王:燕王刘旦。见本书《武五子传》。(7)燕仓:盖主舍人之父,见本书《燕王旦传》。(8)杨敞:本书卷六六有其传。(9)移病:假托有病而移居私第。

  延年本大将军霍光吏,首发大奸(1),有忠节,由是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2)。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治燕王狱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子迁亡,过父故吏侯史吴(3)。后迁捕得,伏法。会赦,侯史吴自出系狱,廷尉王平与少府徐仁杂治反事(4),皆以为桑迁坐父谋反而侯史吴臧(藏)之,非匿反者,乃匿为随者也(5)。即以赦令除吴罪。后侍御史治实(6),以桑迁通经术,知父谋反而不谏争,与反者身无异;侯史吴故三百石吏,首匿迁(7),不与庶人匿随从者等(8),吴不得赦。奏请覆治,劾廷尉、少府纵反者(9)。少府徐仁即丞相车千秋女婿也(10),故千秋数为侯史吴言(11)。恐光不听,千秋即召中二千石、博士会公车门,议问吴法(12)。议者知大将军指(旨)(13),皆执吴为不道(14)。明日,千秋封上众议,光于是以千秋擅召中二千石以下,外内异言(15),遂下廷尉平、少府仁狱。朝廷皆恐丞相坐之,延年乃奏记光争,以为“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低吴为不道(16),恐于法深。又丞相素无所守持,而为好言于下,尽其素行也(17)。至擅召中二千石,甚无。状(18)。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19),非有大故,不可弃也。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诋(20),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群下喧哗,庶人私议,流言四布,延年窃重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21)!”光以廷尉、少府弄法轻重,皆论弃市,而不以及丞相,终与相竟(22)。延年论议持平,合和朝廷,皆此类也。

  (1)首发:首先发之。(2)太仆:官名。掌天子车马。右曹:加官。(3)侯史吴:姓侯史,名吴。(4)王平:字子心。齐人。徐仁:字中孙。齐人。参考本书《公卿表》。(5)随者:髓坐者。(6)治实:谓重核其事。(7)首匿:言身为谋首而藏匿犯人。(8)等:相等。(9)纵:放也。(10)车千秋:本书卷六六有其传。(11)言:此指说情。(12)议问吴法:议论侯史吴于法律当得何罪。(13)指:意旨。(14)执:坚持。(15)外内:指外朝与内朝。(16)诋:诬也。(17)丞相素无所守持:丞相素无定见,而好与下属议论,皆其素行(王先谦说)。(18)元状:犹言无札。(19)先帝用事:言在先帝时任事。(20)峻:谓峭刻。(21)重:犹雅。(22)终与相竟。谓(光)卒与之相终始。

  见国家承武帝奢侈师旅之后,数为大将军光言:“年岁比不登(1),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悦)民意,年岁宜应(2)。”光纳其言,举贤良,议罢酒榷盐铁(3),皆自延年发之。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辄下延年平处复奏(4)。言可官试者,至为县令,或丞相、御史除用,满岁以状闻,或抵其罪法(5),常与两府及廷尉分章(6)。

  (1)比:频也。(2)年岁:指年成。(3)酒榷:酒税。盐铁:指盐铁专卖。(4)平处复奏:先平其可否,然后奏言。(5)或抵其罪法:言事之人有奸妄者,则按罪法处治。(6)常与两府及廷尉分章:汉代凡上章只上两府与廷尉。因霍光信任社延年,遇上书有异义者,每命尚书先下其章太仆寺,使延年平处之,此即所谓常与两府及廷尉分章(吴恂说)。两府:指丞相、御史大夫二府。

  昭帝末,寝疾,征天下名医,延年典领方药。帝崩,昌邑王即位(1),废,大将军光,卒骑将军张安世与大臣议所立(2)。时宣帝养于掖廷(3),号皇曾孙,与延年中子忙相爱善,延年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宣帝即位,褒赏大臣,延年以定策安宗庙,益户二千三百(4),与始封所食邑凡四千三百户。诏有司论定策功,大司马大将军光功德过大尉绛侯周勃(5),车骑将军安世、丞相杨敞功比丞相陈平,前将军韩增、御史大夫蔡谊功比颖阴侯灌婴,太仆杜延年功比朱虚侯刘章,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田延年、少府史乐成功比典客刘揭(6),皆封侯益土。

  (1)昌邑王:刘贺,武帝之子,见《武五子传》。(2)张安世:张汤之子,见《张汤传》。(3)掖廷:皇宫中宫嫔所居之处。(4)二千三百户:本书《功臣表》作“三千三百六十户”,“三千”乃“二千”之讹。《传》不数“六十”,乃举大数。(5)功德过:此及下文“功比”,皆以诛诸吕时功为比。(6)赵充国:本书有其传。田延年:见本书《酷吏传》,史乐成:或作“使乐成”及“便乐成”。疑乐成本姓“”,“史字”为省文,“便”字误,后人改为“使”(陈直说)。

  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1),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人给事中,居九卿位十余年,赏赐赂遗,赀(资)数千万。

  (1)备:皆明习之意。

  霍光薨后,子禹与宗族谋反,诛(1)。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2),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3),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后数月,复召拜为北地太守(4)。延年以故九卿外为边吏,治郡不进(5),上以玺书让延年。延年乃选用良吏,捕系豪强,郡中清静。居岁余,上使谒者赐延年玺书,黄金二十斤,徒为西河太守(7);治甚有名。五凤中(8),征入为御史大夫(9)。延年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是时四夷和,海内平,延年视事三岁,以老病乞骸骨,天子优之,使光禄大夫持节赐延年黄金百斤、酒,加致医药。延年遂称病笃。赐安车驷马(10),罢就第。后数月薨,谥曰敬侯,子缓嗣。

  (1)诛霍氏,详见本书《霍光传》。(2)魏相:本书有其传。(3)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杜延年官为大仆,所属有边郡六牧师令三十六苑之马,盖就边郡所上畜簿考核之(陈直说)。(4)北地:郡名。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北)。(5)不进:谓比于诸郡不为最。(6)让:责也。(7)西河:郡名。汉西河郡治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县境)。(8)五凤:汉宣帝年号(前57—前54)。(9)(杜延年)征入为御史大夫:时在五凤三年(前55),见本书《功臣表》。(10)安车:坐乘之车。古代车多为立乘,车可坐乘,故曰“安车”。

  缓少为郎,本始中以校尉从蒲类将军击匈奴(1),还为谏大夫,迁上谷都尉(2),雁门太守(3)。父延年亮,征视丧事,拜为太常(4),治诸陵县,每冬月封具狱日(5),常去酒省食,官属称其有恩。元帝初即位,谷贵民流,永光中西羌反(6),缓辄上书入钱谷以助用,前后数百万。

  (1)本始:汉宣帝年号(前73—前70)。蒲类将军:赵充国。(2)上谷:郡名。治沮阳(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3)雁门:郡名。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县东南)。(4)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杜缓于甘露三年(前51)始为太常。(5)封具狱:言狱案已具,当论决之,故封上。(6)永光:汉元帝年号(前43—前39)缓六弟,五人至大官,少弟熊历五郡二千石,三州牧刺史,有能名,唯中弟钦官不至而最知名。

  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1),故不好为吏。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2),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3)。钦恶以疾见诋(4),乃为小冠,高广财(才)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邮为“大冠杜子夏”云。

  (1)偏盲:一目失明。同姓字:即同姓社、同字子夏。(2)称京师:见称于京师。(3)衣冠:谓士大夫。(4)诋:毁也。

  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1),求贤知(智)自助。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2)。职闲无事,钦所好也。

  (1)王凤:参见本书《王莽传》。(2)大将军军:大将军之军,武库令:主兵器,秩六百石。

  钦为人深博有谋。自上为太子时,以好色闻,及即位,皇太后诏采良家女。钦因是说大将军凤曰:“礼一娶九女(1),所以极阳数(2),广嗣重祖也;必乡举求窈窕(3),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梯侄虽缺不复补(4),所以养寿塞争也。故后妃有贞淑之行,则胤嗣有贤圣之君;制度有威仪之节,则人君有寿考之福。废而不由(5),则女德不厌(6);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于高年(7)。《书》云‘或四三年(8)’,言失(逸)欲之生害也。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妇人四十,容貌改前。以改前之容侍于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徕异态;后徕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嫡)之心(9)。是以晋献被纳谗之谤,申生蒙无罪之辜(10)。今圣主富于春秋,未有适(嫡)嗣,方乡(向)术入学(11),未亲后妃之议。将军辅政,宜因始初之隆,建九女之制,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色声音技能,为万世大法。夫少,戒之在色,《小卞(弁)》之作(12),可为寒心。唯将军常以为忧。”

  (1)一娶九女:指天子一人娶九女。(2)极阳数:阳数为一、三、五、七、九,九为阳数之极。(3)乡举:谓博问乡里而不举之。窈窕(yǎotiāo):美好貌。(4)娣(dì)侄:指从嫁的妹妹和侄女。(5)由:从也。

(6)女德不厌:言好色之甚。(7)究:竟也。(8)《书》云“或四三年”:《尚书·周书·无逸》云:“无湛乐之从,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谓逸欲过度则损寿。(9)间:代也。(10)晋献被纳谗之谤:春秋时,晋献公以骊姬为夫人,骊姬生奚齐,欲立为太子,于是谮杀太子申生,并逐群公子。(11)术:道也。(12)《小弁》:《诗经·小雅》篇名之一。周幽王宠爱褒拟,废申后,逐太子宜臼,立褒拟为后,褒姒子伯服为太子。此诗为宜臼讽刺幽王,斥责谗人,并以自伤之作。

  凤白之太后,太后以为故事无有。钦复重言:“《诗》云‘殷监(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1)。’刺戒者至迫近,而省听者常怠忽(2),可不慎哉!前言九女,略陈其祸福,甚可悼惧,窃恐将军不深留意。后妃之制,夭寿治乱存亡之端也。迹三代之季世,览宗、宣之飨(享)国(3),察近属之符验(4),祸败易常不由女德?是以佩玉晏鸣,《关雌》叹之(5),知好色之伐性短年,离制度之生无厌,天下将蒙化,陵夷而成俗也。故咏淑女,几(冀)以配上(6),忠孝之笃,仁厚之作也。夫君亲寿尊,国家治安,诚臣子之至愿,所当勉之也。《易》曰:‘正其本,万物理(7)。’凡事论有疑未可立行者,求之往古则典刑无,考之来今则吉凶同,卒(猝)摇易之则民心惑,若是者诚难施也。今九女之制,合于往古,无害于今,不逆于民心,至易行也,行之至有福也,将军辅政而不早定,非天下之所望也。唯将军信(申)臣子之愿,念《关雎》之思,逮委政之隆(8),及始初清明(9),为汉家建无穷之基,诚难以忽,不可以遵(10)。”凤不能自立法度,循故事而已。会皇太后女弟司马君力与钦兄子私通,事上闻,钦惭惧,乞骸骨去。

  (1)“殷监不远”等句:见《诗经·大雅·荡》。(2)忽:忘也。(3)宗:指殷高宗。宣:指周宣王。宗、宣:皆所谓中兴之君。(4)近属:犹近今。(5)佩玉宴鸣,《关雎》叹之:传说周康王贪女色,早晨晏起,夫人不鸣璜,宫门不击忻,故诗人感叹,作《关雎》(《诗经·周南》篇名)之诗,思得淑女,以配君子。(6)故咏淑女二句:《关雎》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诗句。(7)《易》曰等句:《易纬坤灵图》有云,“正其本,万物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8)委政之隆:言王凤受天子之委政,权宠隆盛。(9)始初清明:言天子新即位,政宜清明。(10)遴(lin):同“吝”。

  后有日蚀地震之变,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士,合阳侯梁放举钦(1),钦上对曰:“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2)。臣钦愚戆,经术浅薄,不足以奉大对(3)。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臣者,君之阴也;子者,父之阴也;妻者夫之阴也;夷狄者,中国之阴也。《春秋》日蚀三十六,地震五,或夷狄侵中国,或政权在臣下,或妇乘夫(4),或臣子背君父,事虽不同,其类一也。臣窃观人事以考变异,则本朝大臣无不自安之人,外戚亲属无乖刺之心(5),关东诸侯无强大之国,三垂(陲)蛮夷无逆理之节(6);殆为后宫(7)。何以言之?日以戊申蚀,时加未。戊未,土也。土者,中宫之部也。其夜地震未央宫殿中,此必适(嫡)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8),唯陛下深戒之。变感以类相应,人事失于下,变象见(现)于上。能应之以德,则异咎消亡;不能应之以善,则祸败至。高宗遭雊雉之戒(9),饬己正事,享百年之寿,殷道复兴(10),要在所以应之。应之非诚不立,非信不行。宋景公小国之诸侯耳,有不忍移祸之诚,出入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11)。以陛下圣明,内推至诚,深思天变,何应而不感?何摇而不动?孔子曰:‘仁远乎哉(12)!’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防奢泰,去佚(逸)游,躬节俭,亲万事,数御安车,由辇道(13),亲二宫之饔膳(14),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如不留听于庶事,不论材而授位,殚天下之财以奉淫侈(15),匮万姓之力以从(纵)耳目,近谄谀之人而远公方(16),信谗贼之臣以诛忠良,贤俊失(逸)在岩穴(17),大臣怨于不以(18),虽无变异,社稷之忧也。天下至大,万事至众,祖业至重,诚不可以佚(逸)豫为(19),不可以奢泰持也。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臣钦愚戆,言不足采。”

  (1)梁放:梁喜(宣帝功臣)之子。(2)迹:寻求之意。(3)大对:谓以对大问。(4)乘:陵也。(5)刺:戾也。(6)三陲:谓东、南、西三面之边境。(7)殆:近也。(8)嫡:指正后。(9)高宗:指商朝高宗武丁。(10)饬己正事三句:此解,详见本书《五行志》。(11)宋景公不忍移祸事:传说春秋末年,宋景公时荧惑守心,太史子韦请移之于大臣及国人与岁,景公不听。天感其诚,荧惑为之退舍,景公因而享延祚。(12)“仁远乎哉”:见《论语·述而篇》。言仁道不远,求之而至。(13)数御安车等句:此针对成帝好微行而发。由:从也。(14)二宫:指邛成太后与成帝母。饔膳:熟食曰“饔”,具食曰“膳”。(15)殚:此与下文“匮”,皆尽也。(16)方:正也。(17)逸:隐逸。(18)怨于不以:言不见用而怨。以:用也。(19)为:治也。

  其夏,上尽召直言之士诣白虎殿对策(1),策曰:“天地之道何贵?王者之法何如?《六经》之义何上(尚)?人之行何先?取人之术何以(2)?当世之治何务?各以经对(3)。”

  (1)白虎殿:此殿在未央宫。(2)以:用也。(3)以经对:据经义以对。

  钦对曰:“臣闻天道贵信,地道贵贞(1);不信不贞,万物不生。生,天地之所贵也。王者承天地之所生,理而成之,昆虫草木靡不得其所。王者法天地,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克已就义,恕以及人(2),《六经》之所上(尚)也。不孝,则事君不忠,莅官不敬(3),战陈(阵)无勇,朋友不信(4)。孔子曰:‘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5)孝,人行之所先也。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于官职,达观其所举,富观其所予,穷观其所不为,乏观其所不要(6),近观其所为主,远观其所主(7)。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8)取人之术也。殷因于夏尚质,周因于殷尚文,今汉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9),表实去伪(10)。孔子曰‘恶紫之夺朱(11)’,当世治之所务也(12)。臣窃有所忧,言之则拂心逆指(13),不言则渐日长,为祸不细,然小臣不敢废道而求从(14),违忠而耦意(15)。臣闻玩色无厌,必生好憎之心;好憎之心生,则爱宠偏于一人;爱宠偏于一人,则继嗣之路不广,而嫉妒之心兴矣。如此,则匹妇之说(16),不可胜也。唯陛下纯德普施,无欲是从(17),此则众庶咸说(悦),继嗣日广,而海内长安。万事之是非何足备言!”

  (1)贞:正也。(2)恕以及人:言以仁爱为心,内省己志,施之于人(颜师古说)。(3)莅(1ì):临,到。(4)事君不忠四句:见《礼记·祭义》曾子之言。(5)孔子曰等句:引语见《孝经》所载孔子之言。谓行孝始终不备,而患祸不及者,无此事也(见颜注)。(6)达观其所举四句:见《说苑·臣术篇》李克对魏文侯语。《周书》及《大戴礼·官人篇》略同。(7)近观其所为主两句:谓观其所交,可知其人之贤否。(8)孔子曰等句:引语见《论语·为政篇》。以;用也;指结交。由:由此行之意。所由,所以从由的道路。所安:谓安于什么(及不安于什么)。焉:何处。廋(sōu):隐藏,藏匿。(9)长:谓崇贵之。(10)表:明也。(11)“恶紫之夺朱”:见《论语·阳货篇》。此谓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喻利口之人虚伪而倾惑。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12)治之:当为“之治”,以对上文策曰“当世之治何务”(王念孙说)。(13)拂:谓违戾。(14)从:顺也。

(15)耦:合也。(16)匹妇:一妇人。(17)无欲是从:意谓不使百姓可以从己之欲。

  钦以前事病,赐帛罢(1),后为议郎,复以病免。

  (1)因前事病:谓因前事为累。前事,指上文司马君力与杜钦兄子私通事。

  征诣大将军莫(幕)府,国家政谋,凤常与钦虑之(1)。数称达名士王骏、韦安世、王延世等(2),救解冯野王、王尊、胡常之罪过(3),及继功臣绝世(4),填(镇)抚四夷,当世善政,多出于钦者。见凤专政太重,戒之曰:“昔周公身有至圣之德,属有叔父之亲,而成王有独见之明,无信谗之听,然管蔡流言而周公惧。穰侯(5),昭王之舅也,权重于秦,威震邻敌,有旦莫(暮)偃伏之爱(6),心不介然有间(7),然范雎起徒步(8),由异国,无雅信(9),开一朝之说,而穰侯就封(10)。及近者武安侯之见退(11),三事之迹,相去各数百岁,若合符节,甚不可不察。愿将军由周公之谦惧(12),损稷侯之威,放武安之欲(13),毋使范雎之徒得间其说(14)。”

  (1)虑:计也。(2)王骏:王阳之子。韦安世:韦贤之孙,方山之予。王延世:即成帝时塞决河者,见本书《成帝纪》。(3)冯野王:冯奉世之子,《冯奉世传》附其传。王尊:本书卷七六有其传。何焯曰:冯野王以京兆尹王尊荐以代王凤,王凤讽御史中丞劾之,杜钦之救解,亦为王氏补过。胡常:本书《翟方进传》、《儒林传》。(4)继功臣绝世:本书《功臣表》记杜业纳说,于是成帝复绍萧何。此乃社业(杜钦兄之子)之事,而非钦事(齐召南说)。(5)穰侯:魏冉。战国时秦国大臣,秦昭王母宣太后异父弟,封为穰侯。(6)昭王之舅……有旦暮偃伏之爱:昭王幼小,旦夕偃伏戏弄于其舅(魏冉)之旁侧。

(7)介然有间:谓有隔阂。(8)范雅:战国时魏国人,入秦后游说秦昭王取得信任,取代了魏冉的地位,为秦国,封为应侯。(9)雅信:谓素相信任。(10)就封:谓罢退而回到封地。(11)武安侯:田蚡。本书有其传。(12)由:从,用。(13)放:犹屏。(14)间(jiàn):乘间。

  顷之,复日蚀,京兆尹王章上封事求见,果言凤专权蔽主之过,宜废勿用,以应天变。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太后涕位为不食。上少而亲倚凤,亦不忍废,复起凤就位。风心惭,称病笃,欲遂退。钦复说之曰:“将军深悼辅政十年,变异不已,故乞骸骨,归咎于身,刻己自责,至诚动众,愚知(智)莫不感伤。虽然,是无属之臣(1),执进退之分(2),洁其去就之节者耳,非主上所以待将军,非将军所以报主上也。昔周公虽老,犹在京师,明不离成周(3),示不忘王室也。仲山父异姓之臣,无亲于宣,就封于齐(4),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于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夫欲天下治安变异之意(5),莫有将军(6),主上照然知之(7),故攀援不遣(8),《书》称‘公毋困我!’(9)唯将军不为四国流言自疑于成王,以固至忠。”凤复起视事。上令尚书劾奏京兆尹章,章死诏狱。语在《元后传》。

  (1)无属:谓无言属于上。(2)介:节也。(3)成周:当作“宗周”。成王都于镐宗,未曾东迁。这里既说“周公虽老,犹在京师”,则当为不离“宗周”(吴恂说)。(4)仲山父……就封于齐:此说有误。周宣王时,齐太公之祀未绝,不可能有封仲山甫于齐之事。《诗经·大雅·烝民》“仲山甫组齐,式遄其归”云云,不足为仲山甫就封于齐之据。(5)意:疑作“息”。(6)有:当作“若”,形近致误(杨树达说)。(7)照:有些版本作“昭”。

(8)援:引也。

(9)《书》称“公毋困我”:见《尚书·周书·洛诰》,成王告周公词。意谓公必须留此,不得遂去,而令我困(颜师古说)。

  章既死,众庶冤之,以讥朝廷。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以为不坐官职,疑其以日蚀见对有所言也。假令章内有所犯,虽陷正法,事不暴扬,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1)。如是,塞争(诤)引之原(2),损宽明之德。钦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并见郎从官展尽其意,加于往前,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凤白行其策。钦之补过将美(3),皆此类也。

  (1)(杜钦)复说凤曰等句:当时京兆尹王章不以动王凤见罪,而以奏荐冯野王、诋张美人为罪,故杜钦欲王风暴扬之(周寿昌说)。(2)诤引:谓引事类以谏诤(颜师古说)。(3)将:助也。

  优游不仕,以寿终。钦子及昆弟支属至二千石者且十人。钦兄缓前免太常,以列侯奉朝请,成帝时乃薨,子业嗣(1)。

  (1)业:杜业,字君都,见本书《公卿表》。

  业有材能,以列侯选,复为太常。数言得失,不事权贵,与丞相翟方进、卫尉定陵侯淳于长不平(1)。后业坐法免官(2),复为函谷关都尉。会定陵侯长有罪,当就国,长舅红阳侯立与业书曰(3):“诚哀老姊垂白(4),随无状子出关(5),愿勿复用前事相侵。”定陵侯既出关,伏罪复发(6),下洛阳狱。丞相史搜得红阳侯书(7),奏业听请(8),不敬,坐免就国。

  (1)翟方进:本书有其传。淳于长:本书《佞幸传》有其传。其母乃元后与王立之姊。(2)业坐法免官:杜业于鸿嘉元年为太常,七年免(见《公卿表》)。当在永始三年免官。(3)会定陵侯长有罪等句:定陵在汝南郡,定陵侯淳于长就国,当出函谷关,故王立与关都尉杜业书。(4)垂:临近之义。垂白:谓其发将白。(5)无状:犹言不肖。(6)伏罪复发:指长与许后书。见本书《外戚传》。(7)搜得:于定陵侯长之处搜得。红阳侯书:即红阳侯王立与杜业书。(8)听请:律名。言其挟私枉法,听受请谒。按:杜业不侵淳于长,非枉法行为。罪其听请,乃深文巧诋。

  其春(1),丞相方进薨,业上书言:“方进本与长深结厚,更相称荐,长陷大恶,独得不坐,苟欲障塞前过,不为陛下广持平例(2),又无恐惧之心,反因时信(申)其邪辟(僻),报眶眦怨。故事,大逆朋友坐免官,无归故郡者,今坐长者归故郡,已深一等;红阳侯立坐子受长货赂故就国耳,非大逆也,而方进复奏立党友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宏、故少府陈咸(3),皆免官,归咸故郡。刑罚无平,在方进之笔端,众庶莫不疑惑,皆言孙宏不与红阳侯相爱。宏前为中丞时,方进为御史大夫,举椽隆可侍御史(4),宏奏隆前奉使欺谩(5),不宜执法近侍,方进以此怨宏。又方进为京兆尹时,陈威为少府,在九卿高弟(第),陛下所自知也。方进素与司直师丹相善(6),临御史大夫缺,使丹奏威为奸利,请案验,卒不能有所得,而方进果自得御史大夫。为丞相,即时诋欺(7),奏免咸,复因红阳侯事归咸故郡。众人皆言国家假方进权太甚。案师丹行能无异,及光禄勋许商被病残人(8),皆但以附从方进,尝获尊官。丹前亲荐邑子丞相史能使巫下神,为国求福,几(冀)获大利。幸赖陛下至明,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9),卒得其奸,皆坐死。假令丹知而白之,此诬罔罪也;不知而白之,是背经术惑左道也(10):二者皆在大辟,重于朱博、孙宏、陈咸所坐。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11),欲以熏轑(燎)天下(12)。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13),骨肉亲属莫不股栗(14)。威权太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国家也。今闻方进卒(猝)病死(15),不以尉(慰)示天下,反复赏赐厚葬,唯陛下深思往事,以戒来今。”

  (1)其春:绥和二年(前7)春。(2)方进本与长深结厚:意谓翟方进与淳于长厚善,长已陷罪,而方进独不坐,这是不平。(3)朱博:本书有其传。(4)侍御史:御史大夫之属官。(5)谩:逛也。(6)师丹:本书有其传。(7)诋:诬也。(8)残:癃也。(9)毛莫如:太山人,官至常山太守。有说“毛”字当作“屯”(钱大昭说)。(10)左道:不正之道。(11)横厉:纵横陵厉。

(12)熏:言熏灼之。(13)杜:塞也。(14)股栗:大腿发抖,形容十分恐惧。(15)病死:实际上是自杀。因成帝秘其事,故此云病死。

  会成帝崩,哀帝即位,业复上书言:“王氏世权日久,朝无骨鲠之臣,宗室诸侯微弱,与系囚无异,自佐史以上至于大吏皆权臣之党。曲阳侯根前为三公辅政(1),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谮诉故许后,被加以非罪,诛破诸许族,败元帝外家。内嫉妒同产兄姊红阳侯立及淳于氏(2),皆老被放弃。新喋血京师,威权可畏。高阳侯薛宣有不养母之名(3),安昌侯张禹奸人之雄(4),惑乱朝廷,使先帝负谤于海内,尤不可不慎。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遑)(5),孤独特立,莫可据杖,权臣易世(6),意若探汤(7)。宜早以义割恩,安百姓心。窃见朱博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8),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宜征博置左右以填(镇)天下。此人在朝,则陛下可高枕而卧矣。昔诸吕欲危刘氏,赖有高祖遗臣周勃、陈平尚存,不者,几为奸臣笑。”

  (1)曲阳侯根:王根。(2)兄:红阳侯王立。姊:淳于长之母。(3)薛宣:本书有其传。(4)张禹:本书有其传。(5)遑:闲暇。(6)权臣易世:谓世执朝政之权。(7)探汤:以手探沸水,比喻小心戒惧。(8)不出世:谓世所希有。

  业又言宜为恭王立庙京师(1),以章孝道。时高昌侯董宏亦言宜尊帝母定陶王丁后为帝太后。大司空师丹等劾宏误朝不道,坐免为庶人,业复上书讼宏。前后所言皆合指(旨)施行,朱博果见拔用。业由是征,复为太常。岁余(2),左迁上党都尉(3)。会司隶奏业为太常选举不实(4),业坐免官,复就国。

  (1)恭王:定陶恭王,哀帝之生父。(2)岁余:社业于哀帝建平四年为太常,三年贬(见《公卿表》)。此“岁余”误。(3)上党:郡名。治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南)。(4)司隶:司隶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相当于州刺史。

  哀帝崩,王莽秉政,诸前议立庙尊号者皆免,徙合浦(1)。业以前罢黜,故见阔略(2),忧恐,发病死。业成帝初尚帝妹颍邑公主,主无子,薨,业家上书求还京师与主合葬,不许,而赐谥曰荒侯,传子至孙绝(3)。初,杜周武帝时徙茂陵(4),至延年徙杜陵云(5)。

  (1)合浦:郡名。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2)阔略:谓宽纵不问。(3)传子至孙绝:杜业之子名辅,辅之子名宪,见《功臣表》。(4)茂陵:汉武帝陵,又县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5)杜陵:县名。汉宣帝在此筑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赞曰:张汤、杜周并起文墨小吏,致位三公,列于酷吏。而俱有良子,德器自过(1),爵位尊显,继世立朝,相与提衡(2),至于建武(3),杜氏爵乃独绝(4)。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5)。自谓唐杜苗裔,岂其然乎(6)?及钦浮沈当世,好谋而成,以建始之初深陈女戒,终如其言,庶几乎《关睢》之见微(7),非夫浮华博习之徒所能规也。业因势而抵垝(8),称朱博,毁师丹,爱憎之议可不畏哉!

  (1)德器自过:言其子德器超过二人自身。(2)衡:平也,言二人相齐。(3)建武:汉光武帝年号(25—55)。(4)杜氏爵乃独绝:建武之后,张氏尚有张纯为侯,故此言杜氏独绝。(5)元功:指萧何、曹参、张良、陈平之属。儒林:指贡禹、薛宣、韦贤、匡衡之辈。(6)自谓唐杜苗裔,岂其然乎:此乃史家微辞。断言其非唐杜氏之后裔。(7)庶几乎《关睢》之见微:此即指上文杜钦说王风“佩玉晏鸣,《关睢》叹之”云云,已知治化之将衰,故曰“见微”。(8)因势而抵垝(guǐ):谓乘其衰败而排挤也。劾翟方进于已死,及哀帝立而排击王氏,都是杜业“因势而抵垝”之显例。

点击查看与:汉书卷六十杜周传三十 有关内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老子》第六十二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六十二章[原文]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四十五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四十五章[原文]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三十六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三十六章[原文]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三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三章[原文]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七十一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七十一章[原文]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

《老子》第五十四节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老子》之第五十四章[原文]善剑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