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之卷五唐文送董邵南序(韩愈)
【题解】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人,与韩愈友谊甚厚。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董生屡次在京参加进士考试不第,准备去河北投靠藩镇割据势力,可能投奔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当时藩镇正在揽人才,增强实力,用以对抗朝廷。而失意的士人多奔向那里,谋求个人出路。韩愈是个爱惜人才的人,他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对董邵南的屡考不第颇为同情,并深抱不平。但对他投往河北的割据势力,又很不赞成,并深感惋惜。因而文中勉励董邵南到河北去考察割据势力统治下人情风俗的交化,希望董邵南能与忠义豪杰之士相结合,动员他们出来为国家效力,那么董生应该如何自处是不言自喻的了。
【一段】
燕赵①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②,连不得志于有司③,怀抱利器④,郁郁⑤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⑥也。董生勉乎哉!
【注释】
①燕赵:原来是周朝的两个诸侯国,战国时属于七个强国中的两个,古代以多刺客、侠义之士著称。燕国的领地在今河北北部一带,赵国的领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东部和河南、山东黄河以北地区。在唐代相当于河北这一带地方。②生:旧时对读书人的通称。举进士:指乡贡(地方推举)到京城参加进士科考试。③有司:古代设官分司,各有所司,故称官吏为“有司”。此处指主考官吏。④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
⑤郁郁:忧伤、沉闷的样子。⑥有合:有所遇合。
【译文】
燕赵一带,自古称说多有慷慨仗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连续多次没被主考官录取,他怀抱优异的才能,内心抑郁地要到这个地方去。我预料他此去定会遇到知己。董生好自为之吧!
【二段】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⑦,皆爱惜焉。矧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⑨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注释】
⑦苟:假如。慕义强仁者:指仰慕高义力行仁道的人。强:努力做到。⑧矧(shěn):况且。⑨恶(wù):怎么。聊:姑且。吾子:对人亲昵的称呼,此处指董邵南。
【译文】
像您这样没有好机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您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杰之士,他们行侠仗义是出于本性的呢!然而我曾听说过,社会风俗习惯是随着教化而转变的,我哪里知道那边现在的社会风俗和古代所说的不会有不同呢?姑且以您此行作为一番测验吧。董生努力吧!
【三段】
吾因之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释】
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赵人,辅佐燕昭王击破齐国,先后攻下七十多座城。晚年在燕不得志归赵。赵封其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称“望诸君”。屠狗者:指高渐离,荆轲的好友,以屠狗为业。荆轲刺秦王不遂而被杀,高渐离替他报仇,也未遂而死。此处泛指不得意之士。明天子:圣明的天子。仕:古代称做官叫仕。
【译文】
我因此有所感触。请您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坟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去看看,还有从前的“屠狗者”高渐离一类的豪杰人物,好吗?替我向他们致意说:“圣明天子在上面当政,可以出来做官为国家效力了!”
【评析】
此文从表面上看,是送董邵南游河北。第一段就“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立论,预言董生“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送他去。结尾委托董生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文字。但送之正所以留之,徽精妙笔全寄于笔墨之外。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反对董邵南游河北,但其内容远远不止于此。与之相联系:其一,向往古燕赵的感慨悲歌之士,从而指斥了当时割据河北的藩镇。其二,反对董生游河北,但肯定他是“怀抱利器”的,“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因而只好到河北去谋出路,这又流露了对“有司”的不满,似乎在责备他们“为渊驱鱼”。其三,董生明明是“不得志于有司”才投奔藩镇的,却委托他劝喻河北的“屠狗者”入朝做官。“屠狗者”真的跑到唐王朝去,“有司”会让他“得志”吗?在这些地方,作者不仅暗暗地责怪“有司”,而且隐隐然在向最高统治者敲警钟。从董生的遭遇看,所谓“明天子”其实不很“明”,但作者却希望他“明”。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唐王朝“仕路壅滞”,失意之士纷纷投奔藩镇;而藩镇呢,又“竟引豪杰为谋主”。为此,藩镇益强而朝廷益弱。企图实现大统一局面的韩愈,在给他曾经赞美过的董邵南送行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千!惟其感慨万千,才能写出这篇内容深广的短文。
点击查看与: 有关内容
最新文章 |
热门文章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