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文古书 -> 兵法政治与法案 -> 反经:《反经》之大体第一原文注释及译文
《反经》之大体第一原文注释及译文

副标题:  作者:【】  分类:】  关注:15次  分享到:


本文是《反经》之大体第一识大体,弃细务,这是君道,也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把握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载有多版本核对后的原文及后人的精彩译文……
《反经》之大体第一原文注释及译文

《反经》之大体第一  识大体,弃细务,这是君道,也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要记住:为官。以不能为能。

  

【经文】

  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何以明其然耶?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官,夔为乐正,垂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九赋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乘成功以王天下。

  汉高帝曰:“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人物志》曰:“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以不同,故能君众能也。”]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来矣。

  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

  [议曰:《淮南子》云:“巧匠为官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功己就矣,而不知规矩准绳,而赏巧匠。宫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日某君某王之官室也。”

  孙卿曰:“夫人主故欲得善射中微,则莫若使羿;欲得善御致远,则莫若使王良;欲得调一天下,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智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甚大。”此能用非其有如己有者也。]

  

【译文】

  我知道老子说过:“以正道治国,以奇正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这是成大事者必须明白的最高法则。”荀子的说法是:“做帝王的,善于管理别人才算是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干为有才能。”西晋哲学家傅玄说:“能让士大夫忠于职守,服从命令;让诸侯国的君主分到土地并守住它;让朝廷三公总揽天下大事并参政、议政,那么天子就可以悠哉优哉地坐在那里统治天下了。”这个秘诀是怎么知道的呢?看看尧、舜怎样坐天下就明白了。

  在尧的时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马,禹作司空,后稷管农业,费管礼乐,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专门负责驯练用于作战的野兽。这些具体的事尧一件也不做,悠悠然地只做他的帝王,而这九个人怎么会心甘情愿做臣子呢?这是因为尧懂得这九个人都各自有什么才能,然后量才使用,而且让他们个个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尧凭借他们成就的功业而统治了天下。

  汉高祖说:“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

  [三国时的哲学家刘邵在他写的《人物志》中说:“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协调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统筹众多有才能的人。”

  所以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之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鼓不干预五音,却能作五音的统帅。掌握了君道真谛的人,不去做文武百官各自负责的具体事情,才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做帝王的严守他的这一准则,政府官员知道他们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正因为做帝王的通晓这一道理,所以他才会把不是他自己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一样支配使用。善于这样做的,才算真正懂得了君道。

  [西汉刘安写的《淮南子》做过这样的比喻:“巧手匠人在建造宫室时,做圆的东西一定要用圆规,做方的东西一定要用尺矩,做平直的东西一定要用准绳。东西做成后,人们就不再去理会这些工具了,只是奖赏工匠的奇巧。

  宫室造成后,人们也再不会去管那些匠人了,而只是说,这是某君某王的宫室。”荀子说:“做帝王的射箭要想做到百发百中,就不如用后羿;驾车要想做到驰骋万里,就不如用王良;治国要想做到一统天下,就不如任用贤明正直的能人。这样做省心省力,所成就的功名却极大。”这就是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象自己拥有一样去支配使用的意思。]

  

【经文】

  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

  [议曰:“《申子》云: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言百当者,人臣之事也,非人君之道也。”《尸子》云:“人臣者,以进贤为功也;君者,以用贤为功也。”]

  

【译文】

  上面说的是通晓治国、用人大法的最高统治者的做法,而那些不明白这个道理的统治者就不是这样做了。他们往往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做才放心,因此不会信任、重用有才德的贤人。不用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就会讨厌他。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功名、事业受损害,国家、社会出现危机。

  [这里还可以引述战国时的法家申不害和尸伎在他们所写的《申子》和《尸子》中的话来说明。《申子》说:“人君应当知道他治国的最高原则,群臣应当知道所负的职责。说话算数,说了就实行,是各级官员的事,并不是帝王必须遵循的原则。”《尸子》说:“举荐贤能是各级官员的功绩;善用贤能才是帝王的功绩。”]

  

【按语】

  本篇讲的是君道,即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必须通晓、掌握的根本大原则。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帝王也是一个管理者,只不过他所管理的不是一般的团体,而是太子一般团体、社区的国家而已。作帝王的一些原则、方法有时同样可以推而广之地运用到对一般团体、社区的管理中。

  比如识大体、知大体而弃细务,这一法则就很重要。在楚汉战争中,刘汉一方制定国策和战略思想的有张良;负责经济规划,在战时就是解决军需的有萧何;而韩信则是最高军事指挥,负责南征北战。他们各尽所能,却成就了刘邦的“无能”之功。而项楚一方却相反,谋略他信不过范增,在鸿门宴上犹柔寡断,纵虎归山,放了刘邦;带兵打仗,他又信不过手下的众多大将,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总有一种与蒋士争功的嫌疑。他倒是也能体恤士卒,遇有伤病员,还要亲自送饭、喂汤。但遇到封赏功臣的时候,却对封王的大印爱惜不已,直到把印玩出缺口才肯给人家。所以,人称他为“妇人之仁”,最终不得不惨死于乌江边上。

  如果以解放战争为例子,这一原则表现得更明白。当然,首先是人心向背的问题,但也不排除双方最高统帅部指挥谋略正误、高下这一因素。在人民解放军这一方,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只决定战略方针,却不对具体的战役做战术的干涉,而是放手让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徐向前、林彪、聂荣臻等将帅在华东、中原、西北、东北各地或自主或协同作战。

  毛泽东统帅有方,所以节节胜利。相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最高统帅部,却经常干涉各个战区和战役的战略战术布署。老蒋动辄飞临前线亲自指挥,结果,他的“聪明才智”始终挽救不了“党国”的颓势,最后不得不逃到南海孤岛台湾。

  小到一个社区、团体,也同样有这个问题。某民办报业机构,初创时期对员工千挑万选,可谓兵强马壮。可是,一段亢奋过后,却是一片萧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其总编不识大体。据说他总是干着记者、编辑们该干的活儿,弄得手下人无所措手。结果是怨声载道,大家都说他愿意干让他一个干好了。于是大家纷纷辞职,各自走散了。

  

【经文】

  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竟劝,通乎用非其有也。

  [议曰:孙卿云:“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人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是谓上溢下漏。

  又曰:“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

  昔者周厉王好利,近荣公,芮良夫谏曰:“王室其将卑乎?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

  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怨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其能久乎?”

  后厉王果败。

  魏文侯御廪灾,素服避正殿,群臣皆哭。公子成父趋入贺曰:臣闻天子藏于四海;诸侯藏于境内。非其所藏,不有火灾,必有人患。幸无人患,不亦善乎。”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由此言之,夫圣王以其财赏,不与人争利,乃能通于主道,是用非其有者也。]

  

【译文】

  在起用人才上是这样,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道理也一样。从前商汤、周武消灾了夏桀、纣王,一旦拥有了夏、商的全部国有财产,就把土地、财宝封赏给有功的大臣,举国上下没有不欢天喜地,心悦诚服的。用亡国者的财产赏赐功臣,整个国家的臣民都会争相效命。这就是懂得如何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作法。

  荀子说:“能修明礼教的,可以为帝王;会巩固统治的,国家就强大;善于拢络人心的,社会就稳定只知道搜刮民财的必然亡国。所以,推行王道的国家是为了老百姓富有,推行霸道的能让有才能的人富有,苟延残喘的国家只会让当官的富有,而将要灭亡的国家,统治音知道大难就要临头,于是开始拼命想把财富统统据为已有,这时就会出现私人的库房、箱柜塞满金银财宝的现象。这种情况叫做当官的‘肥得流油’,老百姓‘四处漏水’。”

  荀子又说:“当皇帝的不谈论自己有多少财产,地方请侯不应讲求自己的利害,当官的不应计较自身的得失。”

  从前周厉王爱财,因而亲近当时建议他实行专利的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说:“难道周朝的王室要倾覆了吗?荣夷公这种人,利欲薰心,不知大难就要临头了,你为什么要新近他?利益,是世上万物自然产生出来的,是大地宇宙包容承载的公共财产,有如空气和阳光一样。可是世上偏偏有人妄图独占它,那可就后患无穷了。天地万物是天下众生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要从中获取他的生存所需,怎么能独自占有呢?如果有谁执意要这样做,天下怨恨他的人可就多了!人怨甚多而又不防备大难临头,荣夷公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国王,这还能长久得了吗?”后来,周厉王果真被放逐了。

  战国时魏文候的仓库发生了火灾,魏文侯身穿白衣,离开正殿,以示哀痛。大臣们都哭起来。公子成父却走进来祝贺道:“我听说天子把整个国家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诸候把自己的领地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你现在把国家的财富都储藏在国库里,显然藏得不是地方,这种藏法,不发生火灾也要发生人患。幸亏没有发生人患,不也挺好了吗?”孔子说:“老百姓富裕了,作国王的能不同他们一起富裕吗?”

  因此说,圣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诸侯,用他的财物赏赐功臣,不和老百姓争夺利益,对“算是懂得了做一个最高统治者的原则——那就是把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当作自己的来支配使用。]

  

【按语】

  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论是管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部门,都应“通乎用其非有”。《反经》的作者所引述的《国语》中周厉王亲近荣夷公好“专利”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周厉王和荣夷公不听芮良大的劝阻,结果三年后,国人放逐了周厉王,周王室从此衰微。邓小平就很懂这个道理,他把能不能使中国老百姓富裕起来看成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亡的大问题,这是非常富有远见的。在经济生活中,生意人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叫做“有钱大家赚”。这句话有许多人并不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其实,有钱大家赚了,你才有钱赚,不让大家赚,你也没钱赚。这就是“通乎用其非有也”,亦即懂得如何运用不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经文】

  故称,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责成,君之体也;好谋无倦,君之体也;宽以得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

  

【译文】

  所以说设立官位,分配职务;委派任命官员,监督他们完成任务;喜欢运筹谋略而不知倦怠;有宽容大度的雅量而又能获得大众的拥戴;解决各种矛盾,消除各种隐患,这些都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必须掌握的治国大道。能做到这一点,文武百官就会对他既畏惧又爱戴,这就是帝王成就一统大业的根本所在。

点击查看与:反经之大体一 有关内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旧唐书》卷三十 志第十原文全文

史书旧唐书之卷三十志第十原文全文在线阅读,主要内容为◎音乐三 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既定雅乐,至六年,诏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制乐章……等 阅读全文→

《旧唐书》卷一百三 列传第五十三原文全

史书旧唐书之卷一百三列传第五十三原文全文在线阅读,主要内容为○郭虔瓘(张嵩)郭知运(子英杰)王君〈毚中"兔改大"〉(贾师顺附)张守珪牛仙客王忠嗣 郭虔瓘,齐州.. 阅读全文→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传第一百三

史书旧唐书之卷一百八十九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原文全文在线阅读,主要内容为◎儒学下 ○邢文伟高子贡郎余令路敬淳王元感王绍宗韦叔夏祝钦明郭山惲柳冲卢粲尹知章(孙.. 阅读全文→

《旧唐书》卷一百 列传第五十原文全文

史书旧唐书之卷一百列传第五十原文全文在线阅读,主要内容为○尹思贞李杰解琬毕构苏珦(子晋)郑惟忠王志愔卢从愿李朝隐裴漼(从祖弟宽)王丘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也….. 阅读全文→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下 列传第一百四

史书旧唐书之卷一百九十六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原文全文在线阅读,主要内容为◎吐蕃下 永泰二年二月,命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杨济修好于吐蕃……等 阅读全文→

《旧唐书》卷一百四 列传第五十四原文全

史书旧唐书之卷一百四列传第五十四原文全文在线阅读,主要内容为○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 高仙芝,本高丽人也……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