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初期形势
鸦片战争后,巨额的战争赔款,清朝全以捐税形式转嫁到民众身上。加之鸦片和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使中国农村出现大批游民饥民,引起人民多次起义。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起义前,见于记载的农民起义达110多次。洪秀全是广东省花县官禄村人,1828年至1843年,他数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告失败,遂对清朝统治产生不满。最后一次应试落第后,洪秀全阅读了基督教的布道书《劝世良言》,把基督教的神权、平等思想与农民的平均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会”。1844年,洪秀全、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区发动群众。1850年7月,洪秀全命各地会众到金田村团营,到此年年底,会众达2万多人。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起义后不久,在东进武宣县东乡,洪秀全正式登极,称天王,建立军师和五军主将制。9月,太平军攻占了永安(今蒙山)州。在这里太平军封王建制,以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又以东王节制诸王,太平天国中央政权初步建立。
太平军在永安休整半年,之后因清军前来围攻,洪秀全下令突围进攻桂林,然后又撤兵攻全州,战斗中南王冯云山受伤不治而死。攻克全州后,太平军进入湖南,攻克道州、郴州,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讨胡救世安民谕》等文。9月11日,太平军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中炮牺牲。太平军放弃攻城,继续北上,先后攻克益阳、岳州,1853年1月,攻下汉阳、汉口、武昌,然后顺江东下,到3月20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
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朝几乎动员全部正规军,但仍不能成功,于是命令长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协助朝廷镇压太平军。1853年初,清朝廷陆续任命了43名团练大臣,最有“成效”的是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曾国藩的团练军,称为湘勇,也称湘军,这支军队完全依靠同乡、同族、师生、同学或亲友的关系组成。士兵由营官自行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从营官一人,各营彼此独立,不相统属。各营官只服从统领一人,层层隶属,全军都控制在曾国藩手中。湘军以程朱理学教育将士,将领都由文人担任,提倡以礼治军、官兵互爱、绝对服从。这样一支部队练成之后,成为太平军的强硬对手。
定都天京后的形势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派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2万人北伐,北伐军到达天津附近,直逼北京。清朝廷大为震惊,咸丰帝准备逃往热河。此时天津知县挖开运河放水,北伐军被水阻拦,被迫南撤,而后继援军也遭清军击败。到1855年3月,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捕,慷慨就义,北伐宣告失败。
北伐的同时,洪秀全又派赖汉英率军西征。西征军攻占了安庆、九江、汉口、汉阳、武昌、岳州、湘潭等地,但最终在湖南败于曾国藩的湘军。到1854年10月,湘军乘胜出省占领武汉,然后顺江而下,西征军败退到安徽。此后,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江西一带反复大战,互有胜负。太平军西征前后历时3年,控制了天京上游武昌、九江、安庆三大重镇,占领了安徽、江西和湖北大部分。
清军趁太平军西征之时,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夹攻天京,太平军被迫进行天京破围战。1856年2月,燕王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从西征前线回师,解除镇江之围。东王杨秀清又命石达开回师,1856年6月,各路太平军合力摧毁了江南大营。至此,太平天国控制了从长江上游的武汉到下游的镇江的广大地区,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追求生活享受,争夺权力地位,不惜互相残杀,导致最终失败。1856年9月2日,北王韦昌辉率兵进入天京,杀死杨秀清及其亲属以及太平天国骨干力量2万余人。翼王石达开从武昌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进攻翼王府,石达开连夜逃离天京。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怕石达开掌握重权,便命自己的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牵制主持朝政的石达开。安、福二王平庸无能,石达开不能发挥才能,又怕洪氏集团暗害。于是在1857年6月率众出走,转战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长期孤军作战,没有根据地,到1863年5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被清军包围,石达开幻想牺牲自己来保全部下,只身前往清营,清军则趁机进攻,将他的部队全部杀害,石达开也被押到成都处死。
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给太平天国带来严重后果,使清军得以休整反扑,1857年以后,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相继重建,天京又被包围。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但未对洪氏集团采取有效措施,仍然无法解决太平天国由盛变衰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