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四贝勒,努尔哈赤暴毙之后,他和大贝勒最有希望继承汗位,但大贝勒因之前与努尔哈赤的小妾有染,更有说法指此隐私为皇太极使计向努尔哈赤道破,故大贝勒在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慑于自己不光彩的过去,不得不退败下来,促成皇太极登上汗位。
皇太极掌权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起兵为父报仇,虽无确凿证据证明努尔哈赤死于宁远城下明军炮火,但其之死与败于袁崇焕有关是肯定的。八旗大军在皇太极的率领下扑向明朝的关宁锦防线,此为历史上的宁锦大战。急于求成的皇太极没有接受父亲失败的教训,面对改变战术,坚守不出,以炮火守城的明朝军队,皇太极除了下令猛攻城墙就没有第二个破城的办法,结果八旗军死伤惨重,亦未能攻下明军把守的城市,太想建功立威的皇太极攻不下锦州攻宁远,攻不下宁远反过来再攻锦州,折腾多日,终带着失败的苦果悻悻然退回沈阳。
皇太极毕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犯明无果,他没有气馁,反而在内政外交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巩固了后金政权的统治。他改变父亲杀汉儒的政策,努力吸收汉人知识分子效力自己;他对朝鲜用兵,迫使朝鲜国王与后金结好,从而消除了进攻明朝时的后院之忧;在蒙古遭受自然灾荒的时候,袁崇焕以粮食交易蒙古的马匹,却给北京朝廷中小人污为通敌,而皇太极白送蒙古人粮食,且以和亲的手法拉拢蒙古人,使蒙古与后金结成联盟,创造了后来绕道蒙古进攻北京的条件。
其后东北战局的发展便有利于皇太极了,皇太极亲率军队绕过袁崇焕的坚固防线,从长城隘口入关,一路奏凯,杀到北京城下,虽接连败给了袁崇焕的援军,但他听从手下汉儒的建议,巧施离间计,除去了袁崇焕这个克星。克星已死,皇太极再度进攻关宁锦防线,这回,汉儒范文同进策屯兵前线,稳扎稳打,皇太极接受了这条计策,在离锦州不远的地方屯兵开荒,解决长期作战的前方部队的粮草问题,同时,对锦州城,他不再猛攻猛打,转而围而不打,锦州守军无法突围,天长日久,粮草断绝,只有杀马充饥,马杀完了杀人。锦州危急的战报报向朝廷,崇祯启用刚刚击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洪承畴为督师,率大军急援锦州,皇太极断了明军的粮道,明军不战自乱,洪承畴下令撤回宁远,不料几个总兵争先恐后的往回跑,造成阵形大乱,八旗军趁机杀入,明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仅两个总兵和几十个人逃回宁远。洪承畴为清兵俘虏,皇太极以礼待之,亲自劝降,将其纳入帐下,清军入关后,洪承畴为平定中国南方明朝余部做出了突出贡献。
皇太极吃过明朝城高炮猛的亏,但他能吃一堑长一智,听从别人的意见,改变战术,变闪电战为持久战,用己之长克敌之短,不但连续攻破锦州宁远两城,还得到了洪承畴、祖大寿这样的叛将,壮大了自身的实力,为清军入主中原打下基础。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而是令其重回辽事前线戴罪立功,袁崇焕面对皇太极的新战术,可有应对之法?他会不会落得如祖大寿那样城破被俘的命运呢?
初登汗位的皇太极权力其实不稳固,三个贝勒与其并坐听政,皇太极为了大权独揽,先后找由除掉了两个贝勒,大贝勒知趣主动退下,这样皇太极终于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了。平定朝鲜和蒙古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且引入汉人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清帝国政权体系,皇太极到死也没有实现入主中原的雄心,但就在他死后不久,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朝灭亡,多尔衮趁机率清军入关,与吴三桂联手打败李自成,其后定都北京,开始了中原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史。(大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