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文化 -> 清太宗皇太极:》讲和自固-皇太极登基始末

讲和自固-皇太极登基始末


登基始末讲和自固皇太极,中国历代帝王讲和自固讲和自固

皇太极在宁锦战败后,锐气受挫,头脑却清醒了,发现一大堆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后金遵照太祖遗训,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出现了种种弊端。他们“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理”,实际上是大家轮流执政。皇太极“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整黄旗一贝勒也”,这就反映出汗权和王权、集权和分权之间的尖锐矛盾。

——后金政权统治不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烈,汉族人民“每被侵扰,多致逃亡”,也有的用投毒、暗杀、乃至揭竿而起的方式进行武装斗争。而在后金社会内部,许多农奴承担繁重的差役,“儿子当差,孙子又当差,至于爷爷差事还不去”,于是激起农奴反抗农奴主的斗争,它已成为后金社会的严重问题。

——后金经济遇到很大困难,“惟是年来,国用不舒,仓廪空虚,民众地薄,生养不足”,由于明朝和朝鲜对后金采取封锁和禁运的政策,使得后金“银两虽多,无处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因此“盗贼繁兴,偷窃牛马”。而且天灾严重,“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

——后金民众厌战,因为后金长期征战不息,大批丁壮弃田出征,他们“卖牛典衣,买马制装,家私荡然”。所以,许多人“闻有征调,各抱妻拏相哭,祖昔之勇健悍鸷,稍有间矣”。正由于后金民众厌战,勇猛善战的八旗兵不再是战无不胜的。

除了以上内忧以外,外部的问题亦很严重,东面朝鲜虽然与后金结为兄弟之盟,但和明朝仍保持密切关系;西面蒙古察哈部林丹汗,在明的支持下与后金争雄;南面的明朝仍有相当实力,有能力调集兵力、物力来从事战争。因此,皇太极深感不安,认为“今汉人、蒙古、朝鲜与我四境逼处,素皆不协,且何国不受讨亏我,积衅既深,辄相窥伺”,一旦联合发动进攻,那么后果是十分危险的。

皇太极清楚地知道,要解决上述诸问题,实现进取中原的战略总目标,必须在策略上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形势。当时后金一名谋士进言:“我国处南朝之大计,惟讲和与自固二策,……待我国益富、兵益强,乘间再投破竹长驱,传檄天下矣。”皇太极采纳此议,就是要通过对明“讲和”,争取时间,解决后金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自固”的目的,然后时机成熟,再兴兵攻明,夺取全国政权。皇太极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对明进行议和活动。

从现存史料来看,自皇太极即汗位以来,这个时期后金提出议和最为频繁,所谓“上疏称臣,求款再四”,可是明廷基本上不予理睬。但是,他对明推行“讲和与自固”的策略方针,虽然未能实现议和,却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改革,加强与巩固了后金的统治,大大增强了后金的国力。同时,皇太极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东边朝鲜及西边蒙古的威胁,前者结盟,后者臣服,使后金由天聪初年“四境敌国”,被孤立和包围的局面,转变为对明朝形成三面合围的形势。因此,皇太极踌躇满志,非常得意告其父努尔哈赤之灵的祝词云:

“甲戌年十月二十七日,即位四孝子敢昭告于父汗曰:我自受命以来,与管八旗子孙,一心一意,夙夜忧勤,惟恐不能仰承先志,已有八年。臣等同心行事,蒙天地鉴助,复仗父汗积业,所到之地,慑之以兵,招之以德,周围敌国,归附甚众。兹谨述数年来所为之喜事,奉告圣灵,以期喜慰。今朝鲜称弟纳贡,喀尔喀五部俱已归附,阿鲁地方各部皆已来归,喀喇沁、土默特部亦皆来归,察哈尔汗兄弟,其先归附者半,察哈尔汗亲携其余众,避我西奔唐古特部落,未至其他,死于西喇卫古尔部住所西喇之野地,其部执政诸大臣,各率所属,尽来归附所以,皇太极在给崇祯皇帝的信中说:“自古天下非一姓所常有,……岂有帝之裔常为帝,王之裔常为王哉?”因此,他公开宣称弃汗称帝,改大金为大清,年号崇德,自此对明由积极议和,转为大肆进攻,寻机决战。

点击搜索与:皇太极,中国历代帝王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