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对冯保和张居正的感情前后变化很大,早年虽然十分依赖,但二人对他的过分钳制也使他产生了很多的不满和怨恨。比如冯保,作为太后的耳目,常常向太后告密,而且每告必应,太后的惩罚也就随之而至。最让万历怀恨的是冯保曾多次拆散他的玩伴,把他喜欢的小太监赶出宫去。万历最心腹的太监张诚就是被冯保驱逐出京城的,后来张诚又回到万历身边,这件事也成了冯保被抄家的导火索。
万历对张居正的感情更复杂,既敬且畏,又非常依赖。万历不单当面背面都以先生或张先生称之,在有谕帖给张居正时,称呼常是“太师张先生”或“太师张太岳先生”。在张居正卧病期间,万历生怕失去他这个擎天柱,不仅不断派人探问病情,还频频颁发巨额资金作为医药费用。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死后最初也倍极哀荣,但仅到次年就形势大变,张居正不仅被削去所有官阶,后来还抄了家,儿子自缢身亡,家人也多有被迫害致死的。之所以很快就有这样的巨变,一方面是张居正变法树立了很多政敌,另一方面,张居正权倾一朝,为人威福自恣,也招来很多怨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万历这个当朝皇帝钳制太过。万历成年以后,仍然好像在冯保和张居正的监护之下,万历的不满在张居正生前都被掩盖了,死后却都爆发了出来,亲政的皇帝迫不及待地对他过去言听计从的“元辅”、“太师”进行了清算。从某种程度上说,清算张居正是自己开始亲政的基础,推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
摆脱了冯保和张居正的钳制,万历皇帝有过一段短暂的励精图治的时期,先后平定了蒙古人在西夏的叛乱,援救朝鲜抗击倭寇,又平定了西南部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这三次战役虽然不是万历亲征,但确实运筹帷幄,显示了他的果决和胆略。
当时的日本处于分裂后的统一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后,就将矛头对准了朝鲜,朝鲜本是中国的藩属,万历皇帝对此表现出了非常的重视,毅然决定派兵援助。明军一到朝鲜,就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先后收复了平壤,开城,平壤之战体现了明军顽强的战斗精神,一举取得了此次攻坚战的胜利。
但是日本人很快缓过了气,明军的继续前进受阻,双方进入了对峙的局面。当时由于国内很不稳定,军费开支很大,日方也想回国整顿,因此双方很快达成了议和协议,各自罢兵。
谁知日本人一向说话不算,三年后又挑起了战争,万历皇帝此时宛如一代英主,毅然决然再次派兵,本来吝啬的他,此次也动了血本,向朝鲜战场输送了大量的银两、粮草。
但这次日本的进犯是有备而来,明军在战场上没有占到一点便宜,除了零星的小胜利之外,难有大的作为。好在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将领率兵回国抢占地盘,朝鲜战争以明军的不战而胜画上了句号。不管怎样,万历皇帝在这件事上处理的还是不错的。
不过,在短暂励精图治的同时,万历也开始了他独裁的统治,万历贪财,征税的项目千奇百怪,无物不税、无地不税,真是苛政猛于虎;万历生活奢侈,年方二十,就开始着手为自己修建寿宫(陵寝);万历懒,二十八年不临朝听政,高唱“天下无一时可忧之事”,衙门内严重缺员,而候补的官员却又得不到提升,以至于终生候补。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
摘自:《百科知识》2006年21期 作者:曹世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