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文化 -> 元世祖忽必烈:》元大都的记忆:通惠河与元大都遗址公园-元世祖忽必烈的可汗遗产

元大都的记忆:通惠河与元大都遗址公园-元世祖忽必烈的可汗遗产


可汗的遗产元大都的记忆:通惠河与元大都遗址公园元大都,忽必烈,遗址,古迹,元世祖,遗址公园,通惠河元大都的记忆:通惠河与元大都遗址公园大都记忆 通惠河与遗址公园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通惠河便是由他主持修建的。

通惠河

通惠河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全长82千米。其中从瓮山泊至积水潭这一段河道在元代称为高梁河。

通惠河开挖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商船百船聚泊,千帆竟泊,热闹繁华。在元朝中后期,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一直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后来在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和山洪的原因,通惠河上段从白浮村神山泉至瓮山泊的一段(称为白浮堰)废弃了。现在的通惠河,一般指从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县入北运河这段河道,全长20千米。

通惠河

通惠河,如今它依然在这座城市静静流淌,默默见证着这座都城近千年的兴衰

为了节制水流,以便行船,在通惠河的主要干线上修建了24座水闸。从西向东有11个闸名,依次称为广源闸、西城闸、朝宗闸、海子闸、文明闸、魏村闸、籍东闸、郊亭闸、杨尹、通州闸和河门闸。据《元史》记载,其中有些闸在元贞元年被改称。“其西城闸改名会川,海子闸改名澄清,文明闸仍用旧名,魏村闸改名惠河,籍东闸改名庆丰,郊亭闸改名平津,通州闸改名通流,河门闸改名庆利,杨尹闸改名溥济。”

通惠河明代以后改称御河(玉河)。1956年,城内的部分全部改为暗沟。水质明显变差,在20世纪后半叶,河水如墨汁。后来在在御河下水道的南河沿大街南口建截流井,把污水及菖蒲河的水排放到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通惠河水质逐年改善。

 

元大都遗址公园雕塑

    元大都遗址公园中的奔马雕塑,时间、记忆,一切仿佛在这座公园里停止,停在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元大都遗址公园

忽必烈于至元元年(1264年8月)颁诏以燕京为中都,作为陪都。1267年起以积水潭为中心建新城,为今日的北京中心城区奠定了基础。元大都城垣1267年动工,1276年建成,至今已有726年历史。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和规划中的奥林匹克公园同处在北中轴线上,且与奥运场馆区毗邻,为协调它与奥林匹克公园之间的关系,丰富城市景观,元大都公园是北京最古老的建都遗迹之一,俗称“土城”,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朝阳区西北部,南临北三环,北接亚运村,西起京昌高速路,东至东北角楼,东西长4400米,南北平均宽120米,总面积67万平方米。

元大都遗址公园是以元大都城垣为基础而建成的横贯海淀区和朝阳区的带状公园。全长9公里,面积为110万平方米。今年国庆节遗址公园已免费向游人开放。

长长的带状公园中保存和新建了许多反映元代的历史景点:城垣怀古、蓟门烟树、银波得月、鞍缰盛世、燕云牧歌、大都建典、大都盛典、龙泽鱼跃、古垣新韵等等。

“蓟门烟树”是公园最西端的起点,城台保留清乾隆御制“蓟门烟树”题词,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象征着古城北京发展的早期阶段。

蓟门烟树

蓟门烟树,这里是燕京八景之一,也是元大都遗址公园最西端的起点

“大都建典”和“大都盛典”遥相呼应,再现了元大都建设场景和鼎盛景象。“大都盛典”用大型群雕表现了元大都建都盛典的主题。群雕以长80米、高60多米的忽必烈和元妃的石雕为中心。组雕共有19个主要人物,两侧除元朝开国时的文臣武将外,还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尼泊尔建筑师及雕塑师阿尼开等。壮观的组雕展现了元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盛况,是北京市迄今最大的室外组雕。

忽必烈夫妇雕像

    公园中的忽必烈夫妇石雕,公园中的各色石雕再现了大元朝的辉煌。人们将对大元王朝的美好追忆都寄托在了这些石像当中,对于九泉之下的忽必烈,这或许也是一种慰藉。

元代被称为马背上得天下,“鞍缰盛世”就是以马为主线,利用地形起伏变化,在局部地段营造蒙古草原的自然风貌,并以八匹高大雄伟、栩栩如生的骏马雕塑紧扣主题,表现蒙古人当年策马征战天下的恢弘气势。园内不少游人,尤其是孩子们都爱骑上马背,留下一个奔驰不息的形象。

“龙泽鱼跃”在公园的东端,是一块形似“龙头”的1.5万平方米的湿地,再现了古人对土城外的自然风光的描写,“满雨翠花随处有,绿茵啼鸟坐未闻。”也体现了现代人渴望回归自然的精神需要和对现代北京城市发展的憧憬。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