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曲》,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千年后的今天,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三种传说:
一、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二、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霓裳羽衣曲》,是根据《婆罗门曲》而改编;
三、传说《霓裳羽衣曲》的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
《霓裳羽衣曲》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因此,全曲充满了仙乐飘飘、舞姿婆娑的情景。
全曲共分三十六段。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宠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