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刘秀绝对是不起眼的一个。或许是因为他性格不象他的先祖一样令人争议,或许是他没有太大的武功,或许是因为他成王之路相对来说顺利了点。总之,人们在提到古代有为君王时很少提到他。但作为一个帝王尤其是一个开国的帝王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刘秀的六世祖为长沙定王,是西汉景帝的14个儿子封王者之一。以后他的祖先历经侯、太守、都尉、县令,叠次由贵族下降,经过上层中层官僚的身份最终变为一般平民。王莽时代,刘秀曾在长安上学,因为钱不够用,他和同学集钱买驴,由随从的仆人牵着替人载物赚钱。他也曾出过面为他叔父的打过官司,也曾在灾荒时卖过谷物,所以为人极其精于计算,在当时的社会上也算一个属于中下级的绅商。
以后和他起事的将领们,大多与他的背景相似,这是一个流动性很大接触人面广的社会阶层。吴汉则是个马贩子,邓晨是个官绅子,“大树将军”冯异为五县郡掾(相当与现在市长秘书),王霸为狱吏,李通是富商,只有王常是从绿林出身,才真是亡命之徒。
王莽末年,“盗寇蜂起”由于民变波及到中层社会,引起了全国的反叛。刘秀与他的哥哥刘演(应该是角字旁的)就是这时举事的。当时的王莽曾以居摄身份做过多年“假皇帝”,也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真皇室”,所以这时揭竿而起仍然算造**,而不一定会被认为是“起义”。所以在刘演发难时,各家的弟子纷纷藏匿躲避,后来听说刘秀也参加,才说:“谨厚者亦复为之”,于是打破了造**与起义间的隔膜。但是还有赖刘演说服王常,拉拢了属于绿林的“下江诸将”,刘家的“汉军”,才掌握了最初基本的军事实力。而且这些人中也以年轻人居多。光武起事时28岁;最初不愿参加,直到光武取得河北控制权时才加入的邓禹,24岁;另一个在北方投效的将领耿掩(原字输入法中没有,只有找个同音且意思相近的字代替了)21岁。
刘家兄弟虽在这次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代表刘汉光复的却不只他们二人。族兄刘玄更拥有绿林所属“新市兵”的推戴,于公元23年被立为皇帝,号称“更始帝”。他因为嫉妒刘演的声望,借故将他处死。刘秀不但不为兄报仇,也不哭泣服丧,反而亲自去见刘玄,表示并无芥蒂。他可能在这时候,就已策定了今后的长久计划。在当时全国独立称王的有十多个集团。王莽拥有从洛阳到长安的地盘。更始帝及所属绿林,控制着今日湖北西北、河南西南。山东的赤眉占领了青州、徐州。当时他控制着的河北正处于各大势力之间,无论谁想要发展自身,打他是各大势力的第一考量。并且这个大区域,汉人称为“关东”,是连年天灾损失最重的地方。这里不断的有流寇产生,收拾了这里的流寇那里又有流寇出现,很难治理。在这种情势下,他在王莽授首的一个月内,获得更始帝的任命以破虏将军的名义和刘家宗室的身份到北方绥靖各处,稳定了他在河北的控制权并扩展了势力范围,使他能够免于在羽翼未丰是被人打垮,同时造成了独立自主的情势。他在北行绥靖之前,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以防备其他势力进袭。后来寇恂“伐淇园之猪,为矢百余万”漂亮地完成了任务。刘秀北行抵邯郸,王郎称帝于此,他自觉实力不够,采取了迂回战略,径直北上向极北定县蓟州进发,一路以说服征伐等方式,扫除流寇,最终集合几万人的兵力。次年春夏之交,才回头拔掉邯郸的王郎。
公元25年王莽前所立的孺子婴又被人拥立为帝。此人也确实较其他任何人更有名分继承汉朝社稷,所以更始帝刘玄需马上就去讨伐他,使他身首异处。刘秀则仅需在侧观望。到这年6月,他才在“诸将固请”又有“赤符天命”的情形下称帝登位。而后几个月内赤眉入长安,刘玄降赤眉,又为赤眉所杀。光武则先收复洛阳,次收长安,形势的发展十分顺利。自此他在洛阳长安间的根据地就再未受到任何严重的威胁。虽说各方的征伐仍旷日持久,一直到公元36年最后一个对头公孙述战死于成都,光武帝刘秀才算消平群雄。
刘秀要统率驾御很多不容易领导的人物,能取长补短互相牵制,除了他的宗室身份、谨厚的声名和天命的心理之外,他具有的领导能力的天才不能否定。同时他对大小事宜都亲身督察经营,毫不松懈。他也常在局势艰危的时候,冒生命危险亲临前线。昆阳之战他在大援未到的情况下,果断决定带领几千骑突入敌军主阵,最终获得这一决定性战役的胜利。有人说他平生“见小敌怯,见大敌勇”。我们也可以想象大敌已在他预料之中,若不规避,一定是准备好一决雌雄,所以能临危不惧。反而是小敌出其不意的出现,需要警惕,一个处理不当可能会满盘皆负。
从以上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秀是个长于计划,精于算计,城府很深,自制力强,谨慎果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