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南濮阳是古文明圣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帝舜生于姚墟(中国河南濮阳徐镇),兴于负夏,四千多年来,帝舜后裔,子孙繁衍,昌盛不息。宗族中出现了许多国家栋梁,民族精英,为华夏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舜裔宗族原来居住在北方和中原地区,在漫长的历史环境内,因灾荒战乱等原因,逐渐向东南一带迁移,又因各种情况的变迁,逐步移居到台湾、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分布地域极为辽阔,为使雁行有序,昭穆分明,在迁移之处皆多篆修族谱,建立宗祠,以奉孝祖先,敦宗报祖。
在帝舜宗族中,姓氏众多,有考证的就有二十多姓。各种姓氏来源不同,有的是因受封或赐姓,有的是因居住地而得姓等等。现将帝舜后裔十大姓渊源追溯如下:
姚姓:姚姓历史比较悠久,《新唐书·宰相世系》云:"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此为姓……",舜本姓姬,因生地而得姚姓,姚姓是帝舜后裔中主要姓氏,其他诸姓都是姚姓衍生出来的,在当今中华姓氏中名列第64位。
陈姓:根据《姓纂》记载,陈姓最早出自妫姓,也就是帝舜的后代。陈最初是一个地方,是太吴之墟(画八卦之所),周武王之时,把此地封于舜的后裔妫满,并嫁女儿太姬与他,称为胡公,后来他的十世孙妫完,因故奔齐,才开始以国为氏,创造了"陈"这个姓氏。当时胡公满所拥有的陈地大致是现在中国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州以北,都城宛丘,即现在的中国河南淮阳县,今有太昊陵为证,该姓是陈姓汉族的最早发源。现居中华姓氏第5位。
胡姓:根据《姓纂》等史籍记载,"帝舜"之后胡公满封陈。子孙以谥为姓,换言之,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朔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其祖先是被周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胡公满是帝舜的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快婿,被封为陈侯,即今河南濮阳。胡姓现居中华姓氏中第13位。
袁姓:《通志氏族略》中有这样记载:"袁氏,妫氏,舜后”。《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袁亦舜之后也,周封其裔孙胡公满于陈,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子孙以为氏。望出陈郡,汝南,彭城”。从而袁氏之姓是上古圣君大舜的后裔,被周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传到了十三世孙涛的时候,以其祖父庄爰为姓。同时,由于“爰”字和袁、辕、木袁、援等字的古文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些字为姓,到目前为止,以袁为姓者人数最多。袁姓现居中华姓氏中第33位。
田姓:春秋战国时期,田氏即为陈氏。如春秋时齐国大臣田成子即为陈成子,后来田和取代"姜"氏政权,历史上称为"田氏代齐";战国时哲学家田骈,亦称陈骈。据《史记·田室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载,周朝胡公满受封于陈国,十世孙陈历公,生子名完,字敬仲,当时太子御寇被陈宣公所杀,敬仲畏惧祸及自身,遂逃到齐园,食采于田,改称田氏。田氏在中华姓氏中名列第58位。
车姓:分自田姓,历来有关的古籍都记载得十分清楚。《姓纂》指出:"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子孙因为氏,望出鲁国,南平,淮南,河南"。原来依照正史的记载,汉武帝驾崩,戾太子继位为昭帝。由于当时田千秋的年事已高,每天步行朝见很不方便,所以汉昭帝才特准这位大恩人坐着小车出入宫殿,而赢得"车丞相"的称号。在君主至尊的当时,能够坐着车子出入宫殿,是空前的殊荣,因此田千秋的子孙就此改以车为氏,使这份殊荣随着家族的繁衍而千秋万世传留下来。
陆姓: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在位,宣王把他的小儿子田通封于平原般县(今山东乐陵县西南)陆乡,也就是原来颛帝顼的玄孙陆终受封之地,田通的子孙以封邑为氏,也称陆氏,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云:"陆氏出自妫姓,田后裔齐宣王少子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因以氏焉。"陆姓现居中华姓氏中列第70位。
王姓:对于王氏的姓源,有许多说法,令人有莫衷一是之感,其中有出自虞舜妫姓之说,但实际为田姓所改。公元前386年,"田氏伐齐"后传八王,于公元前221年被秦所灭,田氏子孙被废为庶民,但齐人仍称其为"王家",后也以王为姓。王姓现居中华姓氏中列第2位。
孙姓:据《新唐书·宰相世家》等记载,田室的五世孙田书字子占,任齐国大夫,因为伐莒有功,被齐宣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今山东博兴),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成为山东孙氏,孙氏远祖出自妫满,故此支孙氏为帝舜后裔。孙姓现居中华姓中第12位。
虞姓:大约4200年前出现在中国河南省虞城县,当时,虞舜刚刚把天下禅让给夏禹,夏禹便把舜的儿子商均封于此地,号为虞国,而商均的子孙不久以后就"以国为氏"而姓了虞。这就是《姓纂》上所明载的:"舜为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封虞,因此为氏白。”
中国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在众多的帝舜后裔中,虽然姓氏众多,但总是由姚、妫等姓衍生的,千流万派出于一源,千枝万叶出于一根。中国濮阳是帝舜故里,是姚、陈诸姓的祖庭地,是帝舜后裔和宗亲寻根谒祖的圣地,欢迎世界舜裔宗亲来中国濮阳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