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长12米、南北宽125米、高3米的石砌舜帝陵的墓冢之上,长着一颗双臂难合的古柏,根扣大地,枝如盘龙,气势磅礴,遮天蔽日,巍然屹立,数千年不衰。人们说,那就是舜帝的英魂与化身,荫及万代。
孟子曾说:“舜卒于鸣条。”
鸣条何在?即今山西运城市境内,中条山北,柏王山之南,东起夏县,西延临猗的一脊黄土岗丘。
《汉征士卫公讳皓之墓碑》称山西运城王范村南鸣条岗,“东南数十步临安邑道,北数十步临运城道,皆自走茅津入洛阳之大道也。背稷山,带涑水,面中条山,如列屏障。中开广原,为虞夏帝都所在。帝舜陵庙在其左,后稷庙在其右。禹都畿内风景此地最佳。”
卫皓,书圣王羲之的教师--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卫铄之祖。卫皓葬于今山西运城市王范村南鸣条岗上,其子孙亦家居王范。葬于鸣条者还有酒仙杜康(今运城市新杜村村南杜康垴)、纸圣蔡伦(今运城市王范村南鸣条岗)、史学家司马光等等。可见,鸣条岗远古至今就是一块“风水宝地”,鉴此,本书作者之一马长泰同志曾撰一联,由著名书法家、马长泰同志挚交赵友赵望进书写勒石,悬嵌于鸣条岗下山西运城市新杜村马长泰同志家门两边:
舜帝禹王蔡伦杜康温公卫铄寝鸣条
此地灵光揽天下谁能与比
雪棉香麦火柿相枣蜜果酥梨妆涑水
其间瑞气惠后裔杰出无穷
舜帝爱民如子,为民奔波操劳,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忽一日,噩耗传来,舜帝南巡因病长辞,天下同悲,举民哀痛。
舜帝应葬于何处?蒲坂城内,大家争论不休。有人主张葬于蒲坂城东土坡下,多数人不同意,说那里土质含砂多,不牢固;有人主张葬于大河之滨,多数人认为,河水涨落无定,不宜埋葬。有人提议葬于风景秀丽、物产富绕的鸣条岗上,得到多数人的赞同。
于是,舜帝陵便选在今山西运块市西北30里处的舜帝庙林木葱郁、四野开阔的鸣条岗上。出殡这一天,有些老人打数百里之外,赶来送葬。沿途路边,人流黑鸦鸦一片,哭声恸天。忽然,天落大雨,人们伫立雨中,泪落如雨,雨落如泪,痛送舜帝终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