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山河志 -> 五岳山 -> 东岳泰山:》泰山民间香社与香客

泰山民间香社与香客


社,从示从土,原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或代指土地神。这里所讲的民间香社主要是指祭祀神祗的民间组织,有时又称为“香会”。泰山民间香社,源于汉唐,兴于宋代,至明清进入全盛时期。以碧霞元君和东岳大帝为主要朝拜对象的民间香社,是宋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泰山民间香..

社,从示从土,原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或代指土地神。这里所讲的民间香社主要是指祭祀神祗的民间组织,有时又称为“香会”。泰山民间香社,源于汉唐,兴于宋代,至明清进入全盛时期。以碧霞元君和东岳大帝为主要朝拜对象的民间香社,是宋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泰山民间香社,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广袤,“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天咫偶闻》)。因苦于路途遥远,不便组织到泰山朝拜者,则捐资在当地修建“泰山行宫”。

一、结社的宗旨及朝拜的目的

总的讲来,民间结社的宗旨及与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密切相关的,此正如民国年间《重修泰安县志》所云:“泰山为五岳首,而圣母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贫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其实民间所祈求的远不止此,祈求什么的都有。这种祈求我们不妨称之为祈愿。一旦实现所祈之愿,随之而来的就是感激性的还愿。

在民间香客中,祈愿者最多,泰山上下有不少这方面的碑文资料:

1、专项性祈愿。

据《民国十年“善兴人同”碑》载:

民国十年中暮之春,吉林省滨江县瘟疫流行,死者不计其数,见者注目寒心。有泰莱贾君联斌、郑君书箴等,于斯生理诚心祝祷,祈碧霞元君之灵应获佑苍生。

2、多项性祈愿。

《光绪十一年“万善同归”碑》曰:

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夫乾天称父,坤地称母。父严而慈。凡男妇欲祈年免病求嗣保寿,竭诚于元君前者,元君即如其意,佑之。惟慈故也,其灵应可昭昭也。莱邑陈家楼庄,众结元君香社,每岁登岱,虔诚叩说,今历四寒暑矣。

3、一般性祈愿。

《光绪十九年“合山香会”碑》云:

尝闻有功于民则祀之,况泰山为五岳长,兴云降雨,不崇朝而云偏天下,如功何如!人之祀之者又当何如!故届青阳之月,……或一社数十人或多至百余人,中有年老悫诚者经理其事,名曰会首。佛号一宣,少长咸应,其懔懔然拜跪于元君殿前,非敢曰邀神惠也(按:实际上就是邀神祈惠),抑聊报功德于万一尔。兹郡城东诸地方,历年结社,备物礼神。

祈求的结果如没有达到目的就再次祈求,如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就要还愿报答。

(1)还愿。红门宫附近有两则比较典型的还愿碑纪。其一讲的是,民国八年四月,王应宾等香会之人在奉天西丰县齐家堂小孤山相聚营生,“深明在外环境之下,非团结不为功,遂联络同乡假香会名义来团结,即许愿于岱岳圣母殿前,大家如平安归家,许在岱岳圣母殿前悬一木匾,建立石碑”。后“圣母果佑众黎平安归”,即兑现所许之愿,“敬献木匾、建立碑以消前”(《民国二十六年“义和香会”还愿碑记》)。其二讲的是城东南王庄往年有寇灾,避之未及,反贼匪猝死,四面围攻村人。“当是时既无土圩可守,亦无器械之备,众情惶惶,势甚危迫,乃共虔诚祷于泰山之神,而果家庇佑,合村安全”。于是有刘景尧等人“倡率村众,虔奉酒醴冥资,仰答神庥”(《同治八年城东曲沟地方南王庄还愿碑记》)。

(2)感激报答。感激报答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送供礼品、挂袍送匾、捐资修庙等均是,其中以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作为报答神灵的主要手段时至今日亦值得褒扬。如《咸丰五年碑记》载:“兹有阳 王母坤德可钦,母仪堪仰,乐行善事,广积阴德,都人士称贤称德焉。”王母曾自祷曰:“神如有灵,加我数年而于淑德徽音之道。庶觉有合,于是神鉴其诚,果以百岁岁予王母,王母以百岁终。是故贤德所感而实神报施善人。夫有贤母光其前,而必有孝子昌其后,述明训,遵遗言,植松千株于东山之坡。”

二、香社的组织结构及其分类

香社(香会)既然是组织,那么他们就有一定的组构形式。一般情况下,香社由一村或数村的香客十几人、几十人或上百人组成。香社的组织发起人称“香首”或“领袖”,多1~3人,负责会员的联络、会费的收敛、香祭品的购置等事宜;一般的会员称善男信女或“弟子”。较大的香社组织结构十分健全。京津地区朝拜妙峰山(碧霞元君是此山上供奉的主神之一)的民间香社,其组织结构据顾颉刚先生考察,可分为八种职务。一是引善都管(香首和副香首),是会中的领袖;二是催粮都管,是收取会费的人;三是请驾都管,是掌礼的人;四是钱粮都管,是采办供品的人;五是司库都管,是管理供品的人;六是中军哨子都管,是管理巡查防卫的人;七是车把都管,是管理车辆的人;八是厨房茶房都管,是管理饮食的人。女香客不任职,另立“信女”一项。顾颉刚对香社的组织结构及管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的组织是何等的精密!他们在财政、礼仪、警察、交通、饷糈……各方面都有专员管理,又有领袖人物指挥一切,实在有了国家的雏形了”(《妙峰山》)。

顾颉刚考察妙峰山的香社(会)是女性不任职,而山东地区则有所不同,在泰山现存的有关香社碑中,有会首为××氏者,显然是女性。再如《醒世姻缘》之第68回合第69回中,明水镇上香会的组织者为“两个道婆老侯、老张”。

下面再讲讲香社(会)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划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

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祈愿香社和还愿香社(前已述及)。

按固定与否分类,可分为临时香社和长期香社。临时香社是为了达到某种单纯目的,举行一次(祈愿)或两次(祈愿加还愿)活动,使命完成后即行解散。这种香社一般规模较小。长期香社一般规模较大,组织健全,有固定的进香时间,年年如此。如《岱庙铁塔铭》载:明嘉靖年间,河南开封府六县等善男信女结社到泰山进香,签名者达万人以上。再如位于红门宫附近的一通清《北斗永善香社碑》载:“历城县旧有北斗永善香社,至今相传百余年,实乃古会也。每届春间会期,齐集善男信女朝山进香”。签名者1200余人,社首4人,承办人员13人。

按香会(社)的资历分类,可分为老会、圣会和会。百年以上的称“老会”,老会是香会中领袖,别的香会如遇到疑难时,都要到老会中去请教。资历最浅的称“会”,中等资历的称“圣会”。

按行业进行分类,那就多了。有农民组织的,中国是农业大国,此类最多;有商人组织的,如民国初年青岛商界组织的“兴隆香社”,会旨是祈求泰山神保佑生意兴隆;有手工业者组织的,此类中又可分为若干不同小类。

三、进香的准备工作及时间

进香的筹备工作是非常繁杂的,有时需要数月乃至半年多的时间,香社中之所以设置若干职务,也是为了准备得充分些、完备些。

进香前的早期准备工作主要是印发会启和联络香客。会启亦称会招、会报、会帖等。会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所及设驾所(驾,即泰山神,他们在自己的会内或附近的庙内供有泰山神的神位或神像,在朝山之前先在自己会内设驾致祭,有的也把驾抬到山上去);二是守晚、起程、上山、朝顶、回香的路程和时间(守晚是指晚间在会中聚集,以便明晨一同出发);三是到山后所做的工作;四是说明化缘与不化缘。联络香客,如有固定的客源还好办,最难办的是扩大新客源。如《醒世姻缘》之68回至69回中,明水镇的道婆老侯、老张(实际上就是社首),为争取素姐一同到泰山进香和入会,简直到了不要脸皮、不择手段的地步了。“自从那一年七月十五日在三官庙与素姐相识以后,看得素姐极是一个好发起、容易设骗的妈妈头子”,但她们打听到那素姐是狄员外的儿媳,而狄员外的婆子相氏又是一个辣性子,不敢在她头上动土,只好等素姐回娘家时,再设法见到她,“引她入门”。“谁知这素姐偏生不是别家的女儿,却是那执鼓掌板道学薛先生的小姐,这个迂板老头巾家里,是叫这两个盗婆进得去的?所以两下张望,只是屋门可入”。后来老侯老张硬着头皮两次到狄家,结果都碰到狄员外,“雌的一头灰,夹着两片淹×跑了”。这两位道婆还是不死心,乘素姐回娘家之际,连撞两次薛家,仍然是“石头上踏了两个猛子,百当踏不进去”。后来只是到薛夫人老病没了,素姐回娘家奔丧,两位道婆以吊丧的名义到了薛家,见到了素姐,连哄加骗,才把心直的素姐拉进了朝山进香的会中。

接近进项日期的准备工作,内容包括设坛、通知(发出召集会众的柬帖)、发信、呈表(发信时向神灵呈献的表章)、前帖先行(先大队香客而行)、会集、设驾、拈花、守晚。

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就要率领香客们朝山进香了。进香有“春香”、“秋香”之分,以春季最盛。春香的具体日期大约在旧历三、四月份,选择在这个日期朝山进香是有其原因的,即与民间传说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生日”有关。民间传说,东岳大帝的生日是旧历三月二十八日,如《水浒传》第七十三回讲:“三月二十八日,天齐仁圣帝降诞之辰”;元曲《刘千秋病打独牛角》也讲:“三月二十八日,乃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圣诞之辰”。再者,《醒世姻缘》第六十八回讲,碧霞元君的生日为旧历四月十八日。为了庆贺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生日,这样就大体上界定了春香和香期。春香之盛,明人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有着精彩的描写。

春香的盛况,傅振伦于民国十八年、二十年两游泰山所作的《重游泰山记》亦有记述:“时值夏历三月中旬,……善男信女,远道而来朝山者,相望于途,妇女缠足,头梳长髻,衣裳博大,不着裙衫,腿带宽可四寸,多深红艳绿色,盖犹有数年前内地古装之遗风。捧香合手,喃喃不绝于口,至于男子朝山,则随僧道鼓吹而已。有手持三角形之黄旗者,其上大书‘泰山进香’四大字,右侧书‘莱邑义峪庄’诸小字,是殆来自山东东部莱州者。山中居民,有出售香马纸锞者,生意最盛。沿途乞丐其多,逢人索物,并云:‘千舍千有,万舍增福’,‘步步登高’,‘积德邑,掏钱吧,个人行好是各自的’。”

春香过后,香客还有余兴,于是又有了“秋香”之举。秋香以旧历七月十五为盛,这是因为七月十五为鬼节,而泰山古为“治鬼”之说。

在泰山除春香、秋香之外,还有一次进项高潮,那就是大年初一到泰山顶上为泰山娘娘进香,届时人山人海,有的为了给泰山娘娘进头炉香,竟在除夕的晚上就上山,冒着寒冷等候在碧霞祠外。“大年初一头炉香”是虔诚的表示,据说这样在新的一年里可得到泰山娘娘的保佑。

四、进香的程序、礼仪和注意事项

关于进香的程序,妙峰山的资料比较完备,大略是:起程,沿路焚祠(沿途香道焚化香纸),仲伙,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驾,进供,进香。进香完毕后,主要程序就基本完成了。余下的事项就是下山、回香、作回、安驾和谢山了。

有关泰山的进香程序、礼仪等资料比较零散,综合分析考察亦可知其梗概。外地的香客们来到泰安,投宿提前联系好的香客店。香客店中设有小型的泰山娘娘庙,香客到店后,先在这里叩拜,舍香钱,表示已向山顶上的泰山娘娘“报到”,次日一大早即集合登山。香社香客们上山,由会首率领,成群结队,队前打一会旗,上书“朝山进香”、“×县×村×香社(会)”字样,会旗制式清代以前多为长方形红旗,清代以后多为三角形黄旗。较大的香火社队前还有锣鼓开道,并有万民伞等仪仗队。明人张岱在其《岱志》中描写道:“山上进香人,上者下者,口念阿弥陀佛,一呼百合,节以铜锣,灯火蝉联四十里,如星海屈注”,其场面之壮观可想而知。香社朝山一般先在岱庙朝拜东岳大帝,后一路焚香祈祷,直达山顶碧霞元君祠。碧霞祠外有西神门居高临下,富绅香客在此下轿拾级而上,不管富绅香客还是一般香客到门口都要先站住,不能进门。因为门口有一人拿着号角,门前摆着一个装钱的小箩筐,掌号人一声口号,香客们上山的人高声说道:“西神门上张声号,泰山娘娘早知道。”这时香客们进门参拜元君金像。行参拜礼时,社首在前,善男信女在后,并由承办人献上匾额、供品等。有一通清代的《历城北斗永善香社碑铭》记载的较为详细,也有价值。

香客们一般不在碧霞祠焚香,而是在祠外的“火池”烧纸焚香,火池南有影壁,上书“万代瞻仰”四个大字。这是庙祝们为了防止火灾而有意把烧纸焚香的地点移至祠外,并以“万代瞻仰”吸引香客。在这里进焚的香纸主要有三种:一是一般的灰黄草纸;二是印有皇帝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副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大中小号都有,有的用锡箔裱糊,成对的元宝是金银各一。香社集体活动中,香客们可分别活动,或到东西配殿求子嗣,求祛病等。如果求泰山娘娘保佑生个男孩(俗称“小子”),则拴个男性金娃娃;如想要个女孩,则拴个女性银娃娃。碧霞祠内有件镇祠之宝名叫“碧霞元君玺”,俗称“泰山娘娘印”,有钱的可请道士在黄表纸上加盖泰山娘娘印,认为这样可以避邪、镇妖、除病(泰安市博物馆内现存有两方清代的泰山娘娘印,均为玉质,其一高5.5厘米,方6.6厘米,平顶斜肩,顶上雕一对夔龙纹,肩四周雕回纹,两侧穿孔相通,作系绳之用,印文为阳刻“泰山天仙圣母元君之印”篆书十二个字)。明清时期,香舍下山,香客店提壶迎接,把酒浇在社首的足前,称“迎顶”,晚上开晚戏并以酒菜招待,谓之“朝山归”。近现代以来,店主只象征性的端出酒菜,名曰“道喜”,晚上看戏时把元君像挂在大厅中央,叫做“请泰山娘娘看戏”。

民间结社朝山进香,有许多注意事项,谓之“社规”或“会归”。各社的社规内容并不完全一样,朝进妙峰山的“普兴万缘净道圣会”的会规内容为:“本把人等不准拥挤喧哗玩戏,亦不准沿路摘取花果,以及食荤饮酒,一概禁止。人多,饮酒不免有乱性妄为、口角淫词等事……恐其有修善不成体统。如有不遵约束者除名不算,各宜戒之慎之。”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