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山河志 -> 五岳山 -> 中岳嵩山:》嵩山历史建筑群:嵩阳书院(组图)-嵩山历史建筑群

嵩山历史建筑群:嵩阳书院(组图)-嵩山历史建筑群


嵩山历史建筑群:嵩阳书院(组图)中国地理;五岳;嵩山;嵩山历史建筑群;中岳;五岳;名山;地理;中国地理;山河志嵩山历史建筑群

嵩阳书院大门

中岳嵩阳寺碑亭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嵩阳书院先圣殿

嵩阳书院道统祠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于嵩山之阳,故名。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唐弘道元年(683年)春、冬,高宗两访潘师正,以嵩阳观为行宫。五代后唐清泰元年至三年(934~936年)进士庞式曾在嵩阳观聚徒讲学,后周时改名太乙书院,宋至道年间(995~997年)赐名“太室书院”,并赐九经子史,置校官,生徒数百人。宋景祐二年(1035年)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拨学田百亩以供开支。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相继在此讲学,一时声名大振。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书院更名承天宫,明重修后复改为嵩阳书院,并建二程祠。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知县叶封重修,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耿介又复兴书院并增建修补。耿介亲自执教,传旨授业,成绩显著。嵩阳书院经金、元、明、清多次增补修建,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特别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先后修建了先贤祠、先师殿、三贤祠、丽泽堂、藏书楼、道统祠、博约斋、三益斋,并增设场垣。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5进,廊庑俱全。最前为卷棚大门3间,其后依次为先圣殿、讲堂、道统祠、藏经楼。中轴线两侧的配房有“程朱祠”、“丽泽堂”、书舍、学斋等。嵩阳书院的建筑与寺院不同,它多为滚脊硬山房,覆以灰色筒瓦,现有房舍100余间,面积l万余平方米。

书院内原有古柏3株,其中l株已毁,仅余2株称“大将军柏”、“二将军柏”,其树龄4000年以上。院内还保存有《明登封县图碑》等数十通碑刻,院外有著名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唐碑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背五层雕石组成。唐天宝三年(744年)二月五日立,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雄伟壮观,为河南最大的石碑。碑额题“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12个篆字。碑文末行“天宝三载二月五日建”九字亦作篆体。《金石萃编》说此“碑本八分书,独题年处作小篆,亦它碑所罕有也”。碑文25行,行53字,内容主要记述唐玄宗李隆基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命嵩阳观道士孙太冲炼丹九转的故事。被世人骂为“口密腹剑”的奸相李林甫撰文,著名书法家徐浩八分隶书,字态端正,一丝不苟,堪称唐隶上乘作品。清景日昣《说嵩》评此碑“笔法遒雅,姿态横生”,“世状其法‘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徐书刻石存极少,独嵩阳书院大唐碑字迹保存完好,为世人珍贵。

此碑还以雕刻精美而称著。长方形碑座四面刻有10个窟龛,前后各三,两侧各二。龛内各有1座高浮雕武士像,均高举一手,另一手或握蛇、或提鱼、或执蟾、或拿兵器……鼓目凸腹,开裆丁步,筋肌突暴,姿态威武。龛外平面上线刻童子与卷草。碑首分三层,下层为额文,额文两边浮雕双龙和麒麟;中层为两石并砌承托龙珠的云盘,盘身遍刻大朵云气图案;上层为碑背,雕有巨大工细的二龙戏珠,此装饰既调和了碑首调的氛围,又平衡了碑顶的重心,使整个碑身牢固稳健。该碑石质细腻,虽历经1250多年的阳光暴晒,风雨侵袭,至今碑面依然光滑,乌黑油亮。唐代的文化艺术开元盛世以后,发展到成熟阶段。嵩阳书院大唐碑的雕刻艺术正处在这一成熟阶段的顶峰。因而在唐代石刻中,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