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山河志 -> 五岳山 -> 南岳衡山:》南岳文化名人:李泌与衡山

南岳文化名人:李泌与衡山


李泌,字长源,陕西京兆人(今陕西西安市)。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李邺侯。李泌幼时曾有神童之称,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常识。天宝10年(751),他以翰林供奉东宫,陪伴太子李亨(即肃宗)读书。不久,他因避杨国忠祸..

李泌,字长源,陕西京兆人(今陕西西安市)。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李邺侯。

李泌幼时曾有神童之称,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常识。天宝10年(751),他以翰林供奉东宫,陪伴太子李亨(即肃宗)读书。不久,他因避杨国忠祸潜隐名山,遁迹嵩、华。756年,即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在甘肃临武即位,遣使召回李泌,事无大小,李亨都向他咨询。至德二年(757),他向肃宗建议先取范阳(今北京市),为击败安禄山立了大功,因而更深得肃宗信任。两京(长安、洛阳)收复,大局初定后,李泌就要求到南岳隐居。肃宗一再的挽留,李泌回答说:“臣有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亦太奇,请陛下听臣去,免臣于死。”肃宗颁好下诏,给以三品俸禄,赐隐士服,李泌成了南岳第一个钦赐的隐士。肃宗并为李泌在南岳烟霞峰下兜率寺侧建房,李泌名住房为“端居室”。

李泌到南岳后,过着修身养性、纵情山水、博览群书的生活。韩愈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中有句“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见其在南岳藏书之多。

自肃宗至德2年(757)“李泌归衡山”,到代宗大历3年(768)“上召李泌于衡山”,(司马光:《资治通鉴》),李泌在南岳一直隐居了12年,为时颇久。但他在南岳的活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却很少。《邺侯外传》其在南岳“服气修道,周游名山”;曾随元和先生张太虚学习道教秘文,又与明瓒神师希操等高僧交往甚深,著有《明心论》。出入於释、道之间,融儒、释、道三者思想於一炉,形成了其独特的智慧,得以应付以后的政治生活。至今福严寺侧石壁上,尚有石刻“极高明”三个大字,传为李泌读书山中时手书,此处因名“高明台”。福严寺僧人为高明台作冠联为“高无见顶相,明不借他光。”这一铨释与李泌原崇奉的儒家学说:“高明者,天地。”是相通的。

李泌死后,他儿子李繁曾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在南岳庙左建书院,称南岳书院。千百年来,李泌一直是南岳名山的一位传奇人物,为儒家、佛家、道家所共同赞颂。游人往往在此凭吊怀想,留下不少佳篇。如南宋·张拭《邺侯故居》诗说:“石壁 岩径已荒,人言相国旧书堂。临机自古多遗恨,妙策当年取范阳。”清·袁枚《咏邺侯》诗道:“调停骨肉同田叔,假托神仙学子房;一品衣披紫微令,半生心在白云乡。”郭沫若在抗战初期来南岳的题诗中也有“犹有邺侯遣迹在,寇平重上读书堂”的诗句。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