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山河志 -> 大运河文化:》浙东运河上的“文献名邦”-古运河文化

浙东运河上的“文献名邦”-古运河文化


浙东运河上的“文献名邦”运河文化

经历朝历代的整治和疏浚,浙东运河宁波段形成了集灌溉、防洪、运输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上大动脉。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不仅造就了宁波,也造就了与运河相关的船闸、堤岸、桥梁、码头等水工建筑,由运河衍生的衙署、官仓、会馆、寺庙、驿站等景观,以及附着大运河风情的民俗、民间艺术等。

沿着运河,仅鄞州就有近十座古桥,包括望春桥、高桥。由于要过船只,桥身很高大。桥之外还有许多渡口,名气大的如河姆渡、蓝公渡、半浦渡,这些古渡口附近还有天灯遗址,这些都是一道道很不错的风景。运河流经宁波也由此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越窑遗址、保国寺、阿育王寺、招宝山、东钱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遗址……宁波由此被誉为 “文献名邦”。

除了这些物质上的历史遗存之外,运河途经的余姚、慈城古镇是明清之后浙东文化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地方之一, 王阳明的阳明学派,黄宗羲的浙东学派,都在此诞生。由于运河是当时宁波通往杭州、开封、长安等大城市的惟一一条水路, 月湖旁高丽使馆的使者,当年通过运河北上,张苍水押往杭州也通过这条运河。

古运河的航道和现在的杭甬运河的航道基本是一致的。一直在上世纪80年代,运河上仍很繁忙。

杭甬运河当年建设时,设计的运载能力为40吨,而现在则达到了500吨, 当年运河上随处可见运送建筑材料的船只、渔民捕鱼的船只,由于运输十分方便,这条水路一直被利用。现在,提倡节约能源,水路又开始被大家重视,而申遗无疑会让更多的人关注运河的发展和保护。”

点击搜索与:运河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