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山河志 -> 大运河文化:》刘庆柱:保护大运河 重在科学规划暂缓开发-专家观点

刘庆柱:保护大运河 重在科学规划暂缓开发-专家观点


刘庆柱:保护大运河 重在科学规划暂缓开发刘庆柱,大运河专家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谈到大运河的保护时,认为“当务之急,应暂缓大规模的开发,制定一个科学的规划。”

刘庆柱说,运河保护涉及的面广,因为它包括了24个市、8个省,所以涵盖的区域从北往南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涉及了五条水系:最大的两个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这样一个大范围的古代工程怎么保护?而这个地区又是我国的东部地区,是经济发展最活跃、面临建设规模最大的地区,如何在这样一个地区保护好运河的文物古迹,而且能让它更高一个层次。

刘庆柱认为,对大运河的保护,当前主要面临的是做一个好的规划,1700多公里长的运河,如何保护它?如何利用它?保护的措施切入点在哪?比如山东济宁以北的运河现在不使用了,怎么不遗迹保护下来?比如山东以南的地区还在断断续续使用,使用的地方如何既保留原来的遗迹又能让它发挥作用?在这方面要做很好的规划,要想做一个好的规划,前期的视察和适当开展考古的工作,保护古代和运河相关的遗址和遗迹的调查、勘探和发掘,获取更多的科学资料。这是搞好保护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

他说,还有一个当务之急,就是在没弄清运河的具体的分布情况或者保护对象的前提下,大规模的开发要缓一缓,不然底细不清,需要保护的,还没有保护的就已经开发掉了,以后想保护也保护不下来。比如我见到的一些遗迹,一些照片我也看过,现在去了已经找不到了。这就成了永远的遗憾。因此,我想现在科学家要尽快的拿出了解保护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关部门尽早搞好规划;政府部门加大保护力度;防止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运河被现代化吞噬了。

而针对大运河的整体保护规划,刘庆柱认为前提是要对大运河的历史、沿线的现状有一个了解;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多年开始到现在,一共有2400多年,这中间有一个变化,作为科学工作者要对这个变化有一个了解,要精心了解渠道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然后规划部门和考古文物部门共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的规划。我想这个规划是相当庞大的,不是哪一个省、一个市就能单独做好的。当然我们有一个分工负责,可能中央要协调一下,至少中央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的主管部门配合,比如国家文物局和建设部、水电部,和相关的科研部门结合,组成一个班子,领导这样一个规划,再找一些相关方面的专家,作为规划的具体设计人员,共同尽快的搞出这么一个规划,哪个地方可以干什么?哪个地方不允许干什么?哪个的地方先保护,有一个时间表,有一个具体的保护方法,这是当务之急,不可盲目地去弄,也不可拆东墙补西墙,因为运河时代不是一般的文物一样,它的战线那么长,沿途涉及那么多的地方,要尽快的首先搞出规划来,现在国家经济实力一年比一年强,现在我们搞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既要发展又要保护。不管是大的经济背景、好的政策环境,都有利于大运河的保护。现在关键是赶快把规划弄出来。要想弄好规划,我刚才谈到了就是政府要牵头。关于保护、整治、发展的关系,我想保护是第一位的。不保护了,光整治、发展了,最后东西没保护下来那就等于破坏了,如果不把保护作为前提进行发展和整治,实际上就不是保护规划,是一个发展规划了。只有把保护作为第一位的东西,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整治、发展,才能使大运河得以给子孙万代延续下去。

他说,据我现在掌握的资料,我觉得现状堪忧。具体来讲,第一段是现在正在使用着的,从山东到浙江。这一段有些大运河正在使用,还有山东以北已经基本废弃的。大运河继续发挥作用是应该的,但是如何能够保护好原来历史上运河的遗迹,对现在来说至关重要的。比如原来的码头、水坝、水闸,有些地方由于运河的改造,原来运河相关的遗迹,已经不在运河了。如果不尽快保护好这些东西,作为历史上的运河,已经不存在了,保留下来的可能是近代的运河。

像山东以北运河基本不再用的,更需要保护,不要变成房地产的市场。尤其这个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运河沿线废弃的地方最后大量的土地被圈占。因此我觉得,现在一方面要加大保护力度,要控制开发力度。还要唤醒运河沿途的干部、群众重视力度。最后一点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运河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我想是一个政府行为,它涉及又不是政府某个部门,既不是国家文物局一家能解决的,也不是建设部或者水电部他们能解决的。我想国务院需要通盘考虑这个问题,协调有关部委共同搞好运河的开发、利用、保护,而且关键是保护。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进行利用,进行开发。不要因为开发和利用而放弃了保护,要摆正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也就是说保护是第一位的。

刘庆柱认为京杭大运河保护的关键是“一上一下”。他说,所谓一上一下,即上面涉及南北1700多公里,涉及两个直辖市四个省,涉及的部门既有建设部门又有水利部门,又有文物保护部门。因此对它的保护关键我觉得是一种政府行为。就是各级政府要重视保护,尤其中央政府,要通盘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是跨地区的。下面就是在运河沿途的或者运河沿线的干部、群众加强对运河的重要性认识,因为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忘记历史,就像一个人失去记忆一样,一旦一个人没有记忆了,就无法生活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历史了,或者把历史丢掉了,也就在世界上很难存在下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科学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各级党政部门都应该宣传好大运河对我们民族、对我们国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先进文化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大运河的保护问题上。现在我觉得不是大家不重视,而是大家对它的意义认识是不够的。这不能光责怪群众,我们也有责任,我们宣传得不够。包括我们搞科学研究的、包括搞文化宣传的,甚至我们的媒体这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下面做好了宣传,上面能够有领导的重视,采取具体措施,我想这就是保护好大运河一上一下的关键。

点击搜索与:刘庆柱,大运河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